大银行特殊政策支援救灾
本报记者 方会磊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居民有形的财产损失严重,房屋倒塌、家园废弃。对于那些突遇灾难,且又背负贷款的人们,当下更是艰难时刻。灾区的房屋损失是否会引发房贷风险,并进而传递给银行?如何寻求信贷支持进行灾后重建?这些都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随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上述问题正逐一明晰。在灾区布有大量网点的大型银行近日纷纷出台政策,表示将对灾区贷款客户给予宽期限、不罚息、不催缴、不作不良记录,并将对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信贷支持,以最优惠的利率政策帮助灾区重建家园。记者了解,各家银行的政策又略有不同。
不催缴、不罚息
由于地震对受灾地区的个人贷款客户影响很大,因此,各家大银行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特殊政策。
5月22日,中国银行推出9项灾区金融服务措施。比如,对因灾害影响无法正常还款的重灾区借款人给予最长6个月还本付息宽限期。宽限期内,无论个人贷款还是企业贷款客户均不罚息、不催缴、不作不良记录,其中个人贷款客户可以不归还贷款本息。
工商银行给予的宽限期略短,为3个月,并将每期正常还款日后10个自然日的延期待扣期限延长到30个自然日,对违约客户3个月内减免罚息。
在四川省分支机构多达776家的农业银行表示,将对四川16个重灾区的个人贷款一律实行6个月缓付期;四川其它灾区因受灾无法正常还款的借款人,可向贷款行提出缓付申请,经调查核实后适当宽限。此前,农行副行长张云曾预计,地震将给农行带来60亿元以上新增不良贷款。
个贷利率下浮15%
此次震灾对居民房屋损毁十分严重,因此几家大银行均对灾区个人住房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5%。建行表示,除个人住房贷款外,其他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农行则明确,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各类新发放贷款,包括“三农”客户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法人客户贷款、个人客户贷款以及项目贷款等,均可在现行利率政策范围内执行最优惠利率。
此外,各大行也开始划定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信贷投向区域和重点。中行已对灾区发放贷款5亿元,另有已批未放贷款2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电力和医药行业。在灾后重建中,中行将对电力电网、公路交通、医院学校等抗震救灾重点行业和客户在贷款资金上予以倾斜。工行、交行的灾后信贷支持重点与中行相似。
建行则表示,对涉及灾后重建计划的道路运输、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客户的三项审批权,可在原有权限的基础上上调30%。
农行也将适当放宽灾区相关业务审批权限。对于四川16个重灾区的“三农”贷款,将全部按“三农”试点行的准入条件和流程办理;同时,适当放宽地震灾区小额贷款条件和用途,小额贷款授信额度上限扩大至5万元,期限延长至3年,允许用于灾后恢复生产、房屋重建等多种用途。
截至5月2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四川灾区发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逾65亿元,较19日增加27.17亿元。
中银国际分析师袁琳认为,虽然预计农行受震灾负面影响最为严重,但由于目前农行仍在重组当中,因此政府将承担大部分损失。而其他大型银行即使损失相对较大,但总体负面影响十分有限。此外,重建和政府救助可能减少损失。据其分析,若重建工作需新增1000亿元贷款,去除央行的信贷支持外,商业银行2008年的贷款增长率将可能提高3%,带来近50亿元的净利润。
(本报记者蒋云翔对此文亦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