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特警将干粮给灾民 羌族老人开始用陌生语言祈祷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汶川、都江堰报道

  生死渡口

  看到低声哭泣乞求的老人,特警们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清水交给他们。一位羌族老人手捧着食物用陌生的语言开始祈祷。

  这是一个5月13日以后才出现的码头。

对面就是那些令人生畏的山峰,它的震怒已经导致了数万人的死亡。如今站在这里,仍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卑微。

  在汶川县白花乡阿坝铝厂废墟向东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这个名叫白花渡口的码头,在17日之前,每天约有近4000名遭灾者从这里前往都江堰。

  看守渡口的郑州特警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昨天刚有一艘舟船搁浅,军队已经在200米外新开了一个登陆点。眼前湍急的岷江中仍然漂浮着褐色的尘土,它们都来自两岸的高山。从大地震开始,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滑坡从未停歇。

  在震后最紧张最关键的那些日子,白花渡口一度成为整个汶川县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要道。从大山中走出的受灾群众聚集于此,争相登船远离危险。

  探路

  12日晚,所有前往汶川县城以及震中映秀镇的努力都宣告失败:213国道被滑坡淹没,直升机遭遇大雾不得不返航。人们甚至无法获得几座小镇的任何音信。

  在目睹灾区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的情况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场要求部队指战员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中央的命令逐层分解到部队。成都的武警部队随即提出,使用冲锋舟自紫坪铺水库进抵白花、漩口,并从这里徒步进入映秀。由于夜深雨重,指挥部决定次日一早实施水路突击。

  13日凌晨4时,沿着紫坪铺大坝旁布满碎石的山坡,几十名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抬下了两只白色的冲锋舟。大雨滂沱中,武警战士们登上冲锋舟逆流而上。

  石青云就在一艘冲锋舟上。他事后向本刊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由于地震大大改变了岷江沿岸的地貌,冲锋舟并没有指定航道,只能在大雨中摸索前进。两岸不断有上千平方米的滑坡,有时沙石带着几米粗的大树就落在距离他们几十米的地方,掀起巨浪。“当时感觉不到余震,因为山上一直有轰轰的滑坡声。”

  船体一度倾斜超过45度,石青云和几个战友先后落水,又被拉了上来。九死一生中,战士们的胳膊紧紧地挽在一起。

  两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后,一个巨大的白蓝相间的工厂出现在武警战士的视野中—— 距离映秀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的阿坝铝厂。

  冲锋舟向前又开了一会儿,江水变得更为湍急,而且开始出现围堰。他们决定就在这里选择登陆点。

  地震后由于水库放水,出现了大量滩涂,刚跳下冲锋舟的战士有的一下子就陷到了膝盖。

  登陆后,一些战士开始徒步向映秀挺进并且向指挥部进行报告。此时,都江堰的指挥部已经焦急等待了3个多小时。当得知突击成功后,官兵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连接

  14日一早,上千名士兵集中在紫坪铺大坝。一个排抬着一艘大型冲锋舟,慢慢下到坝底可以放船的地方。为了节省时间,装着冲锋舟的军车向岸边高速倒车,临近江面时再急刹车,用惯性将冲锋舟放入江面。

  此前,已经有报告说冲锋舟在江上倾覆,所幸人员都穿了救生衣,被及时救了上来。

  江面上的船越来越多,一度达到50多艘。但是向外运送的受灾群众仍然有限。最大的冲锋舟只能搭载12个人左右。不过,同一天有几百个战士在白花登陆后,徒步进入映秀并向60公里外的汶川前进。

  白花渡口就像输液瓶中的调节口,源源不断地向虚弱的震区输送生机。

  也在同一天,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一支70多人的医疗队从这个渡口登陆,进入映秀。此后的几天里,他们每天几乎都要救治几百名伤员,这其中包括数名在废墟下生存了100多个小时的受灾群众。

  14日下午,从重庆和资阳赶来的解放军工兵一刻不停在大坝忙碌。一旦准备完成,他们将使水路运输的紧张情况得到彻底改观:装配大型门桥。

  某工兵团政委告诉本刊记者,这些门桥自重有上百吨,长25米,宽6米,可以直接运送满载士兵的卡车和大型挖掘机。只要其中一艘装满大米,几乎就可以解决映秀镇内受灾群众和部队的食品问题。

  当日晚些时候,门桥终于下水。但路上危险不断,牵引的冲锋舟沿途不断避让着顺流而下的水面漂浮物,不时有粗壮的大树“砰”的一声砸在门桥上。

  一位军官对本刊记者说,有的战士在第一次返回后,给家里人打去电话,说如果自己牺牲了,记得每年来岷江边送一点儿家乡的饭菜。

  但无论如何,25公里的水路交通线已经建立了起来。

  秩序

  5月15日下午,当郑州特警陈航来到白花渡口时,大约有两三千名受灾民众聚集在这里。

  人群中有一些佩带标志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20岁出头的女孩子们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希望大家排成队伍。但是年轻的姑娘显然拦不住渴望生存的人们。有时候,她们被推倒在地,委屈地掉下眼泪。

  每当门桥和冲锋舟从几公里外的江弯转过来时,人群就会骚动。很多男人等不急巨大的门桥靠近,就跳下水跑向门桥。维持秩序的武警见状,只好冲过去。

  100名郑州特警的到来非常重要。登岸后匆匆前往震区的军队,无暇顾及渡口登陆点的秩序,几十名志愿者和看守物资的军人显然无法面对数千人的“冲击”。

  船一到,有些衣着褴褛的男人便开始冲上去,有的已抢跑上船,士兵让他们下来,未果。从来没有向群众动过武的士兵愤怒了,将他们拉下来,两个人拉不动,就三个人冲上去。

  男人们勉强开始遵守秩序,但只要登陆点上的士兵稍微减少,就会有人快步奔向冲锋舟。

  在登陆点附近,还摆放了许多食品和清水。刚刚到达的特警被告之这些物资暂时不能发放给渡口的受灾群众,因为大山深处还有从来没有得到过救援的人。

  看到低声哭泣乞求的老人,特警们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清水交给他们。一位羌族老人手捧着食物用陌生的语言开始祈祷。旁边的人说,她正在念古老的经文,希望上天让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汉人们安全返回家乡,长寿、吉祥、幸福。

  直到18日,等在渡口的受灾群众开始减少。但仍有特警看守在那里。看见有男人走过来,他们就会大声说,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行。

  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从箱子里拿出两包方便面,留着络腮胡子的特警立刻警告说,一人只能拿一份。

  在特警的步话机里可以听到,山上的同伴不断在呼叫送食品和清水上来,大山里的受灾群众都几天没有吃饭了。

  离情

  受灾群众并不知道,他们登船后将前往何方。许多人甚至从来没去过都江堰、成都。他们抱着装满衣服的包裹向记者询问外面的情况:有房子吗?有吃的吗?有水吗?北京怎么样?

  即使如此,被余震一路驱赶的人群仍然不断涌向渡口。大地的颤动中,登船代表着生存。许多震后余生的人不得不在这里与亲人再做一次生死离别。

  在汶川做生意的仁吉多到达渡口时,感到了失望,他不知道如何才能通过拥挤的人群。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两个永生难忘的场景。

  先是在人群最外面,有一家三口,丈夫的左脚显然已经折断,三个人在那里争论着什么,最后相拥在一起大哭起来。冲锋舟来了,丈夫赶忙拉过大约七八岁的女儿,用手指认真地梳理了一遍她的头发后,推开她。小女儿从衣兜掏出一包饼干塞给父亲,然后被母亲抱了起来冲向人群。

  半个小时后,当仁吉多退出来寻找食物时,他意外地发现妻子又回到了丈夫身边。两个人的表情都很安详,依靠在一起,轻轻地讲着话。丈夫不时拿起那包蓝色包装的饼干,看到它,妻子脸上也露出欣慰的微笑。

  很快,又发生了余震。人群相拥着挤向江边。

  渡口一个女人拉着两个孩子挤到冲锋舟前,船已经载满了人。女子和孩子都哭了起来,船上站起一个胳膊绑着绷带的妇女,把手里的矿泉水和饼干交给自己七八岁的女儿后,跳上江岸,把位置让给那两个孩子。

  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三个孩子都大声哭叫着自己的母亲。看着冲锋舟消失在江湾,两位母亲呆呆地坐在了石头上。

  仁吉多向本刊记者讲述这些故事时,旁听者无不动容。许多人把目光投往岷江的方向,在那里,人们还源源不断地走向白花渡口。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