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专访林春:对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干预

  中广网北京5月23日独家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9:22播出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春报道,林春研究员认为,对心理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疏导和干预,这是解决受灾群众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主持人:灾后两到三个月时间是灾难导致心理不适应的高发期,据估计死亡群众的家属和受伤的灾区群众以及其他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众应该不下50万人,而参与救助全国各地军警部队医护人员和记者也不会少于十万人,这样大概有60-100万人员需要直接的心理援助。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人群,如何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实施有效的干预和疏导,早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重新面对新的生活,我们这一时段会关注这一话题,来到直播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心里研究所研究员林春老师。

  林春:主持人好。

  主持人:灾后心理援建也不是第一次提到,很多灾区群众现在唯一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就是听我们广播,靠收音机,所以今天很荣幸请林老师给灾区群众一些指导,通过电波对于他们此时此刻还有一些紧张和惶恐,有一些不安的心理状况有一些疏导的作用。所有自然灾害的发生结果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的危机,通常来说面对这样的压力和危机,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什么反应呢,有没有具体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

  林春:当一个人面临危机,特别是一种灾害的事件的时候,像这次大地震,一定会产生生理、心理一些行为上的反映,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或者是医护人员,他们都面临强大的压力,产生的生理反应主要有长期的头痛和头晕,还有腹泻,胃痛,对外界的异常产生敏感,口感、心跳突然加快,有些女性还有出现月经不调,还有心理上的反应,主要是情绪上的,比方在地震以后大家出现一种非常恐惧的情绪,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还有悲伤和内疚的情绪,还有自责和愤怒的情绪。

  主持人:是不是很多人出现不适应症,失眠还有经常哭泣。

  林春:对,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人出现回避不和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

  主持人:刚才林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像灾区的朋友一些头晕正一些症状,不要部分不要以为你是有什么病,是你的心理问题。

  林春:这种心理的压力会具体化反应到身体的上面,如果不是由于疾病的原因产生的,我们要怀疑身体的不适是心理的原因,所以对心理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干预,这是解决我们受灾群众的有效的途径。

  主持人:林老师在灾区现在可能是被大的灾难以后这种心理上的影响是可能存在的是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只有去接受它,当大家出现了一个不良的心理反映我们应该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

  林春:心理学的研究其实有些标准,一般来说这种他的应急的事情出现以后,像悲伤,愤怒、忧虑等等都是正常的反应,甚至还有内疚和职责。

  主持人:如果什么也没有不太正常了?

  林春:如果没有了就不正常了,家人没有了,爸爸妈妈没有了,他不哭也不正常,这种哭泣是正常的反映,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的表达。如果这种情绪它持续的时间特点久严重的影响社会生活了,有的人回避社会交往。有的人是彻底麻木了的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对现实有强烈的真实感,总觉得这怎么是真的呢,不相信事实,有的人对这种创伤失去了记忆。还有的人长期难以入睡,注意力严重的不集中,警觉度过高这种人往往就是不正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的受灾群众本人,或者是周围人可以想办法寻求专业的心理的帮助。我们现在已经派了相当多的心理学的工作者到灾区了,他们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主持人:您的同事在一线吗?

  林春:在。

  主持人:他们的一些心理的反映主要是表现哪些方面?

  林春:大地震以后我们的心理所的反映也是的所长张凯教授现在正在前方指导工作,我们已经派了四期的工作组到前方去了,他们反馈的信息是前方的心理救援和支持的要求是非常大,非常的迫切,但是我们的力量明显的不够,所以亟待后方再组织更多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送到前方去。他们发现有他些比较异常的反映,我们的同事传过来的消息是这样的,大部分的人是比较正常,比如说恐惧、悲伤、内疚、自责、抑郁,只有部分的人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出现了人格上的改变,这一部分人需要一些专业的救助。一般的人心理上的的宣泄就可以了。虽然时间的流失,他们会一点的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主持人:林老师,刚才我们谈到心理反应哪一个范围是属于比较正常的哪些是属于过激的反应,我总结出来你有一个词就是长时间,长时间的就证明这个反应是过激的不良的,长时间有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林春: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因为个人的情况不同。

  主持人:受灾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林春:很难说用一个严格的标准说,一个月、两个月,原来是跟他自己比,他原来是半个月左右,现在短了。

  主持人:要根据他的受创伤的程度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决定。今天已经是到了灾后的第12天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人们在心理方面对于灾难的这种认识和感受有一个变化的一个过程,可能灾后的几天的这个时段是一种感受,可能随着时间的慢慢的推移悠悠其他的变化,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灾难发生之后的这一段时间之内,受到灾难的人的心理会经过什么过程?

  林春:灾难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理和心理的行为的反应都会出现一个变化,就是灾后都会出现一个急性应急期,有些人不承认,怎么这个事能降临在我的头上,然后是悲伤,觉得这个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亲人丧失了,自己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觉得为什么去世的不是我而是他呢?如果晚一点上学不就没事了吗?还出现一种剧烈的情绪反应就是愤怒,觉得老天对我不公平,地震区的同志预报不好,本来老鼠还有蛤蟆都在路上跑,他们也没有提前预报,甚至还有的是有关方面的救援不力这都是正常,在急性应急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主持人:在咱们的范围之内大部分的都是合理的。第二个阶段是什么呢?

  林春:第二个就是忧虑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觉得生命太无偿了,亲戚和朋友,突然这一切都没有,什么都不可捉摸,然后就出现对生命的意义的价值的否认,就什么都不想干了。

  主持人:不想和人接触了。

  林春:第三个就是适应期,这往往就是地震以后,慢慢的接受了这种现实,对这种大地震带来的灾难有了一种比较理性的、合适的认识,自己慢慢的走出这种地震的阴影,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适应期。这三个期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每个人都不一样。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现在灾区的群众,大部分是第一个阶段。

  林春:今天是12天我觉得是决绝大多数人是属于这个阶段。

  主持人:随着救援的慢慢深入,随着大家逐渐的开始面对新的生活,我们马上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心理的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12天是属于我们的心理应急期,大家情绪上的反应也存在,我们的心理干预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林春:心理干预和服务是在每个期都要做的,第一个期大部分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心理工作者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个阶段要给受灾的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感,建立那种重新生活的信心。帮助理解他的情绪,帮助宣泄他的那种腹面的情绪,使他的情绪下降,不至于在生活中他的生活不健康。

  主持人:在这两天报道当中我们也注意到两种现在,有些人觉得说他们经历了这么强烈的的灾难的影响,心中的悲痛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他们放声痛哭对他们是好的,有些人觉得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您觉得通过这种喊叫和大声的哭泣,是不是有积极的意义呢。

  林春:一般的话是有利于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他自己大喊大叫你不要干预他,如果他不太爱说话,想哭哭不出来,你可以帮助他引导他,把他的悲伤的情绪释放出来,原则上是这样,释放某种不良的情绪,不会对自己个体的行动造成新的影响。相反的话会压抑某种情绪,反而导致个体的长期的负面的情绪得不到释放。

  主持人:我们只有把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之后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第一的阶段刚才您也提到我们心理专家的人数是有限的,受灾的群众是数以万计的我们没办法点对点的给他们帮助,更多的人是靠他们身边的亲人和邻里还有医务工作者给他们帮助,林老师能不能给这些非专业的人员的一些指导?

  林春:第一阶段主要是帮助他提供安全感,提供情感和情绪的释放。这些工作最好是有专家的有心理学背景来做,但是我们面临现在这样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就是国内的心理工作者不足,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给我们很多一线的救援者给他们一些克服,让他们直接接触的受灾的群众提供一些,看起来他们自己说不出一些心理学的道理,提供有效的帮助。

  大家要掌握一个原则,每个人碰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很难教的非常的细,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受灾群众他的情绪反应大部分都是正常的,没有这种反应不正常了,我们要尊重他,接纳他,不仅要这样,我们还要帮助受灾群众自己接纳他。尊重自己的情绪,更多的时候你在旁边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给他带来温暖和信心。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在稍后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前方的心理学的工作者他们在面对灾区的朋友的时候所遇到一些问题,包括灾区的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稍后我们会总结大概十几个常见的问题,我们也会请林老师一一的解答,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您是有心人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帮助,你也可以听一听。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