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华网)
(5月23日新华网)
总书记和总理,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袖,上午刚开完了专门研究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下午就同时出发:一个为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心急如焚地亲赴生产企业“抓帐篷”,一个为解群众安全之困,重赴灾区“抓堰塞湖”。
让人感到默契的是,总书记“抓帐篷”与总理“抓堰塞湖”,抓住了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和安全之困,不仅时间同步、目标一致,而且工作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也非常相似。
报道中,笔者注意到,下午3时30分许,总书记乘坐飞机一到湖州,就在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陪同下,直接驱车前往湖州市的帐篷生产企业,深入到生产车间和工人当中,考察帐篷生产情况。考察完了两个企业,又迅即在德清县召开了部分救灾帐篷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要求所有承担帐篷生产任务的企业都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国家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开足马力生产救灾帐篷,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积极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贡献力量。
报道中,笔者还注意到,下午5时10分许,总理乘坐飞机一抵达绵阳机场,就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马凯以及总指挥部其他成员一起改乘直升机前往北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然后驱车重返一周前察看过的北川中学,慰问正在这里喷洒药水的指战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叮嘱大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晚上,温总理又在列车上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处理堰塞湖的问题,要求要主动处理、立足早处理,同时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
由总书记“抓帐篷”与总理“抓堰塞湖”的默契,不由得让笔者想到最近外媒对中国总书记和中国总理的两条评价:
一条是总书记访日第三天,日本政治评论家土屋智久说,胡锦涛访日才3天日本NHK电视台做了三次现场直播,在我的记忆中,日本的电视台对外国领导人的访日活动作如此频繁与长时间的现场直播,似乎是没有过。这三次直播,不仅让日本国民看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善与友好的姿态,更是直接有机会倾听中国领导人对两国关系问题的全面又真诚的看法。尤其是对日本人民勤劳向上精神的评价,和对日本ODA资金对中国援助的积极肯定和感谢,都很抓住日本人的心。“胡锦涛有水平,这样的领导人不得了,日本找不到”。
另一条是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该文章提到,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美,还是2004年的印尼海啸,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外,鲜有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的。12日,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四处疲于奔命指挥、调度和慰问。当温家宝向灾民喊道,“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们”;当温家宝哽咽着抚慰儿童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当温家宝对救援部队说,“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当他在电视上向全国表示,“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正在灾区受苦受难的民众和感同身受的其他人民,都能从中听出温情、决心和斗志。同时也激起了救灾人员的战斗意志。
外媒对中国总书记和中国总理的上述的评价,包括“胡锦涛有水平,这样的领导人不得了,日本找不到”;“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分别是从领袖个体的角度赞美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其实,在笔者看来,中国总书记和中国总理,除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在世界其他国家看来,“不得了”、“找不到”、“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之外,更“不得了”、更“找不到”、更“无法复制”、也更“学不来”的是中国总书记和中国总理的默契。
需要指出的是,总书记与总理的默契,如同毛泽东与周恩来的默契一样,因为默契,在以毛泽东与周恩来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因为默契,在以湖锦涛为总书记和温家宝为总理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国家虽然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但是,有总书记与总理的默契,有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我们也一定能取得这场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因为,总书记与总理的默契,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而且更重要的是,总书记与总理的默契,源于他们有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亲民爱民情怀,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想学也学不来”的根本原因。(网友:王廷连)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