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崔鹏研究员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做报告时表示,目前已查明地震主灾区堰塞湖多达三十三个,亟需对堰塞湖风险进行评估排序,按危险程度分出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立即开展重点堰塞湖的监测预警,预防次生灾害。中新社发孙自法 摄
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使大山崩塌,泥石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崔鹏研究员二十四日说,目前已查明地震主灾区堰塞湖多达三十三个,亟需对堰塞湖风险进行评估排序,按危险程度分出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立即开展重点堰塞湖的监测预警,预防次生灾害。
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当天在北京举行抗震救灾主题报告会,来自四川抗震救灾一线的崔鹏做《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与次生灾害》报告时作上述表示。
他介绍,堰塞湖有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逐步溃三种溃决形式,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逐步溃相对危险性较小,因此,堰塞湖排险的当务之急是对堰塞湖风险进行评估排序,最危险的地方必须马上处理,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逐步降低水位。
汶川地震灾区需重点关注的堰塞湖包括:北川县境内湔江流域唐家山、苦竹坝、北川县城附近呈串珠状的五个堰塞湖群;安县境内茶坪河的双电村堰塞湖;什邡县境内的干河口堰塞湖;绵竹县境内的燕子堰河徐家坝堰塞湖;青川县青竹江干流石板沟堰塞湖等。崔鹏称,对这些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湖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溃决时间及泛滥范围,撤离设置在泛滥范围内的灾民安置点及抢险救援人员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临灾预案。
同时,要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面掌握地震灾区堰塞湖的数量、分布和性质,并开展现场考察和勘察,分析堰塞湖的溃决条件和溃决风险,预测溃决洪水的泛滥范围,制定相应的减灾方案。
这位专家强调,由于强烈地震严重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性,灾区的滑坡和泥石流都将进入一个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二十至三十年,尤其是近五年泥石流、滑坡将特别活跃,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预测、预报、监测和预警工作。在灾区城镇和村庄恢复重建中,首先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尽量避开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还要评估山区人口容量,将多余人口移出山区。
(责任编辑: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