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5:25连线中国地震局地震专家唐晨教授报道,对一个八级地震来讲,目前释放的余震的能量还显得不够,所以,防范六级以上的强余震的发生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下面我们连线中国地震局地震专家唐晨教授,请他介绍一下目前在灾区地质灾害方面的情况。据了解这次大地震所谓主震余震,灾后几天余震频繁发生,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天了,余震是否趋于平缓,这个时候地震活动会呈现怎样的特点?
唐晨:汶川八级地震已经发生将近周两周了,从这两周过来的情况表明这次地震的类似还是比较明显了,他属于主震余震型,最大的地震是第一个地震,然后将会发生一系列的余震,今后一段时间之内监控和防范可能发生的强余震还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过去的两周当中已经发生了四级以上的余震178次,五级以上的27次,六级以上的4次,最大的是6.1级。但是从过去对强余震活动的研究表明,对一个八级地震来讲,目前释放的余震的能量还显得不够,所以,防范六级以上的强余震的发生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严重危害了,具体到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四川次生灾害有哪些表现?
唐晨:从国内外的分析来看,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下面五类,一类是水灾,第二类是滑坡和泥石流,第三类是瘟疫,第四类是火灾,第五类是有毒物资的泄露。结合我们这次地震发生区域的地质和地貌的现象,前三个次生灾害是我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必须要注意防范的,也就是水灾、滑坡、泥石流和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主持人: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主要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唐晨: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从目前媒体介绍来看,我们目前的各级抗震救灾的指挥部和灾区的群众对这个问题都已经非常重视了,这对于减轻次生灾害的损失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说到具体的防范,我想对于这三个不同的次生灾害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防范,比如说水灾,现在主要是堰塞湖和一些水库有可能产生的灾害,对这种灾害我们的措施要突出一个“排”字,就是要排险,把有可能的这些险情把它排除掉,这样的话避免次生灾害。对于滑坡和泥石流,我们的主要措施是要避,要强调一个“避”字,就是要避开,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点我们无论是在安排灾民的居住点也好,或者是我们通过一些危险地段的时候都要想到“避”字,避开这个灾害。对于传染病蔓延的次生灾害我们主要采取一个“防”字,除了现在一些防疫的专业队伍进行洒药水,消毒,我们灾区的群众也要在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注意起来。防止有可能产生的传染病蔓延的次生灾害,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次生灾害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就可以把次生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