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出NGO瘦弱真身
NGO研究者翟明磊就此次大救灾中NGO的表现接受专访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针对此次汶川地震后,众多NGO发挥的巨大作用,昨日,记者采访了自由撰稿人、正在参与救灾的上海“热爱家园”志愿者、从事NGO和公民社会研究3年的专家翟明磊。
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记:你对此次大救灾中NGO的表现作何评价?
翟:NGO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救灾、国防是国家的职责所在,而NGO可以比国家和政府关注得更加细致、体贴。比如对受灾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等,比国家救灾更加人性化。
记:有何不足?
翟:NGO还有很大不足。首先民间组织在筹款和募捐上就有很大问题。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民间组织是可以独立筹款的,但中国的民间组织基本没有独立筹款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GO的正常发展。而这种现状也会影响NGO的专业发展,使一些民间组织处于萎缩状态。NGO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国内很多NGO都是在遭遇大事情时临时搭建的班子,是临时联合起来的一群人,缺乏长效机制和管理。可以说,一场大地震震出了中国民间组织瘦弱的真相。
记:你认为这些不足应该如何克服?
翟:本次救灾有一个很大遗憾——四川当地没有NGO组织,只有等到北京、上海等地的NGO过去后,才展开民间组织的救援,耽误了宝贵的自救时间。不像国外的一些贫民窟,大家想象可能贫民窟都是污水横流的,其实不然,贫民窟一直有很多NGO长期活跃其间,将其管理得很有序,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政府应支持、包容NGO
记:此次NGO对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包容非常称赞。在NGO和政府的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些方面?应如何处理?
翟:很希望政府对NGO的支持和包容能够延续到灾后,并一直持续下去。其实NGO是很平和、很温和的一群人。但目前政府对民间组织的鼓励很不够,希望双方能有进一步的交流。
记:在灾后的重建方面,NGO有什么可做的?
翟:NGO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对幸存者进行心理辅导、重建房屋等。很多时候,民间组织承接的工程比相关部门的更省钱、更扎实。比如盖一个教学楼,我一个NGO里的朋友只需政府建房的一半资金,而建筑质量也可以保证。
记:能否展望一下未来中国NGO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
翟:NGO在中国还有巨大潜力可挖。但NGO必须是独立的,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它不应该受到法律以外的干涉。只有政府与NGO展开合作,给民间组织一个开放的发展空间,它才能真正日益壮大、完善,为百姓无偿地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网站赈灾捐款事件拷问
NGO如何赢得信任
在此次四川大地震中,稚嫩的NGO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遭遇了信任困境。5月14日,当人们纷纷热心捐款时,某网站突然在网上低调地发表了一则声明,表示于5月14日22时整停止与中国红十字总会通过在线捐赠平台的合作,同时启动与廖冰兄人文基金管委会合作。
焦点就在账目上
对此,网站方面表示,通过在线捐赠系统,在方便网友捐赠的同时,也可对网友捐款总数有明确记录,起到全程监控作用。而合作方“中国红十字总会”则不愿意接受此方式。红十字会夏处长则表示,红会只是委托网站帮助宣传、公布账号。如果钱进的账号不是红十字会总会账号,国家审计部门就无法监督。虽然答案不同,但关键还是一目了然——捐款账目如何明晰和监督?
据网站方面介绍,捐赠页面采用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上海汇付天下网络支付网关。网友捐赠资金是通过该系统转至受赠基金会账号。网友捐赠后会自动形成记录,以便账目明晰。而红十字会则表示,从5月20日开始,国家审计部门已经有相关人士参与工作,并且红十字会还将接受媒体及社会监督。
不动捐款一分一毫
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于2004年8月18日成立,目前该基金会的负责人为廖冰兄的女儿廖陵儿女士。据该网站介绍,立即改选廖冰兄基金会,也是因为之前双方有过合作,都很顺利。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们首选该会。
据该网站公布,截至5月14日22时,接受的网友捐赠资金共1142740元将全额转入中国红十字总会。5月14日22时起,到15日14时08分所接受的捐赠资金698637元将全额转入廖冰兄人文基金会。此后,不再接受捐赠。据悉,网站会将捐款各方面事项完全公开地进行处理。而且这笔善款,双方都不会提留一分钱。据了解,廖冰兄基金会已派志愿者前去探明情况,由此产生的费用由志愿者和基金会支付,不会动用地震赈灾善款的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