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各大网站的新闻都包括有这样的内容——“刘翔有需要想援建希望小学”、“安徽援建灾区希望小学募捐行动启动”、“东航云南飞行员54万援建灾区希望小学”、“申城股民为灾区筹款援建希望小学”……再纵观几日来的新闻,民间灾后援建的目光似乎集中在援建“希望小学”之上。
诚然,在四川省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涉及6个市州、88个县市区、1204个乡镇、2792万人的背景下,在这次大灾难中孩子成为伤亡惨重的人群的背景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将灾后援建的主要目标锁定在建筑“希望小学”,给孩子们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学习场所,其意无可厚非。但这种单一化思维,很容易使民间慈善资金过于集中,过于向一个领域倾注,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需要帮助援助的领域,造成慈善援助在灾后重建的盲区。
这种情形,跟领养孤儿的形势一样。尽管民政部门一再表示,目前灾区的孤儿领养工作尚未展开,但这丝毫不影响全国各地人们对孤儿的热切关注,以及表达要领养地震孤儿的热切意愿。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失去孩子的父母们的内心伤痛,也很少有人关注地震中形成的孤老是否有人关心有人“领养”。善良的人们只按照自己的单一思维想事情做事情,从而使爱心的表达也显得过于单一化。
一场大震,震坏的并非只有学校,整个灾区的遭灾形势具有各种各样的表征,因此灾后援建应当也必须有差异化思维。除了援建学校之外,慈善的力量也该延伸到各个遭受灾害的领域。众所周知,在这场灾难中致残者的数字是很惊人的,这些残疾人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同样需要民间慈善的力量给予救助。针对这个人群,福利院、福利厂的建设也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以此类推,养老院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的重建同样也需要援助。
灾后援建不要形成盲区,有心为灾区重建出力出钱的社会团体、单位以及爱心慈善人士,应该将眼界放宽,不要只把关爱倾注于很显而易见的学校领域,其他领域同样也需要,甚至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来重建或新建。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更该对社会慈善力量做好引导和疏导的工作,让慈善均力于整个灾区的重建范围,为政府重建工作添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