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尹韵公:地震报道信息公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媒体立刻行动起来。

  日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一是信息发布快,许多重要资讯都是在第一时间报道,始终掌握着灾情发布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二是信息透明度高,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决不隐瞒,也从未隐瞒,已知死多少人就报多少人,城市损毁是什么样子就报什么样子,遇到困难是什么就说什么,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不掩饰、不夸大任何信息,敞开天窗,阳光运作,使广大群众对灾区的了解达到了媒体掌握了多少信息、受众就知道了多少信息的知情程度;三是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全方位展开,海事卫星连线,多维地形图像生动宣示,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24小时滚动报道方式,更是空前未有。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准确性,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必将以标志性的经典之作,载入国史。迄今为止,惟一可以与之比肩的,只有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及其新闻报道。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新闻表现,在世界新闻史上也是少有的。

  归结起来讲,抗震救灾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成功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范本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依赖于政府的开明态度、开放胸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理应有权利了解和知晓国家发生的大事,理应清楚事件的原委本末和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公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开明心态和开放胸怀,新闻报道肯定就不可能做得今天这样漂亮、这样成功,令人民群众这样满意。

  二是依赖于信息传输技术的巨大进步。过去一些重大突发灾害性事件发生,我们做得不够理想或者很不理想,实际上既有政治文化的因素,也有资讯技术落后的原因。而在今天,人类的信息传输能力达到空前程度,谁的信息传输能力强、谁运用信息传输的能力强,谁就拥有强势地位。在当今世界,人们掩饰和捂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弱化,因而新闻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强化,新闻的后发优势越来越矮化。

  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抢占第一时间的先机,是掌握新闻报道话语权、主导权的第一要务。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我们动用了信息传输技术的十八般武艺,从天上到地下,从卫星到DV,所有手段一起上阵,将地震灾区的信息全面、丰富、准确、及时地向国人报道,向世界展示,从而赢得了国人和世人的普遍赞誉。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是对我们新闻队伍掌握和运用信息传输技术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媒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媒体让真实跑在了谣言之前

  2008年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这是国家通讯社发出的第一则地震报道,从一开始就打破陈规,在尚未确定震中、震级的情况下便发出了第一报。

  第一个发布发生地震消息的,是百度贴吧的网友没来得及登录,就在地震吧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帖子,内容简明扼要:“四川地区发生地震”。发帖时间是14时35分,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6分钟。

  地震发生后,各种谣言也纷至沓来,有人宣称,“北京地区晚上10时到12时还会有强震”。在一场与谣言的赛跑中,媒体的快速反应、信息的权威透明很快澄清了谣言。

  12日15时20分开始,央视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当晚《新闻联播》及时播出一组地震的报道,准确传达了中央对救灾工作的指示。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从19时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持续关注灾情与救灾工作。

  震情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发布,使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对此次地震情况有了总体了解,止住了可能蔓延的谣言,媒体成为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的“定心丸”。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