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了中国网民最近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政府、军队和人民在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芒,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人道主义的光芒和勇敢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政府、民众和一些民间组织、团体、企业等,纷纷把关注焦点集中于汶川大地震及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
世界各大通讯社如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各大电视台如英国BBC、日本NHK、美国CNN等,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日本《朝日新闻》、法国《世界报》等大报,都以较大篇幅、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汶川大地震及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
美联社在一则报道中感慨地评论说:“自从地震发生以来,世界各地的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频道都充满着对震灾的同情。中国政府迅速全力以赴的抢救,并允许媒体对地震进行史无前例的广泛报道,这使中国百姓和外国人得以共同感受这场巨大的悲剧。”
汶川大地震前的一段时间,一些西方舆论歪曲炒作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恶意诬蔑中国,CNN主播卡弗蒂甚至公开辱华。与这些表演相比,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西方政要及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评价与报道的确出现了变化。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因为这次牵动人心的救灾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勇敢,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为什么一场地震灾难会引起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发生如此对比强烈的变化?为什么在地震灾难中浴火重生的中国引起全世界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关怀?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不乏人类普遍固有的关爱生命的同情之心,正所谓“人间有情,送大爱渡劫难”。
但在这其中,又不仅仅是同情心的问题。一如人们所知,2005年,美国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死亡1000余人,可是国际舆论在同情美国的同时,却并不同情布什与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与军队在应对风灾中的表现受到普遍责难,布什的支持率当时也降到新低。
显然,世界对中国的观感变化,不仅在于对生命的关爱和同情,更在于中国在震灾中的出色表现——灾区人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坚强、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奋力支持、各级政府和军队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快速应变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他们让遇难者知道背后有国家的支持 截至5月22日的统计显示,汶川大地震中死亡人数达51151人,受伤288431人,失踪29328人,包括北川、汶川等重灾区大批乡镇村庄变为废墟。但灾区人民面对灾难,没有被压垮,没有失去信心。灾区秩序井然,不少受灾群众抛开自己在震灾中所受的磨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迅速投入救灾行动。
北川县民政局长王洪发在震灾中失去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5位亲人,可他顾不得悲伤,顾不上安置亲人,义无反顾地投入救灾。人性光芒感动了外国记者。一位叫约翰·沃塞的外国媒体驻华记者记述了震后次日他在灾区现场的见闻,包括灾区人民分送给他食品,超过配给定额为他的汽车加油等。他采访过灾区的一位村书记。这位书记在地震中失去了5位最亲的人,包括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但他强抑悲哀,奋勇救灾。他的坚毅表现打动了这位记者。
西班牙《先锋报》评论说:“在废墟中,中国农民仍旧待人亲切慷慨,他们是人类的一座丰碑,一场造成数万人死亡的大地震反而使之更加坚不可摧。”英国《观察家报》发出同感:震灾造成了伤痕,“但我们也看到了忍耐、尊严、勇气和爱”。
震灾发生后,一位贵州网友发帖鼓励灾民:“你们要坚强,要镇静,要相信我们会伸出援手来帮助你们”。终于,在废墟中深埋了179个小时之后,在汶川,一位名叫马元江的被从废墟下解救出来。为了救他,救援队花了30多个小时,在废墟中小心翼翼地挖出了一个10米深的通道,展开了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大接力。比拯救马元江难度更大、耗时更长的抢救,正在灾区持续着,一个个足以用“奇迹”来形容的生命力故事随之诞生……
为了支援灾区,不少城市市民们自发地投入了献血活动。成都等城市的献血点排起了数百米长队,杭州市民两天内献血50万毫升。5月18日夜,“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在《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中拉开帷幕。全国文艺界的演员们为抗震救灾大集结,举行赈灾义演。到晚会结束时,捐款达15亿元人民币。而在一周之内,全国各界赈灾捐款达到了108亿元。凡此种种,无不使人们感受到大灾中的大爱,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坚强。
美国总统布什亲自来到中国驻美使馆吊唁地震遇难者,他在吊唁簿上写道:“我对中国人民面对这场自然灾害时表现出的高尚思想和坚毅性格感到钦佩。”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说:“地震展示了一个新的中国,一个富有同情心又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奥地利《标准报》则说,世界看到“地震救援展现了中国的人性美”。
中国军队是困境中的救星 震后仅1个多小时,新华社就播发了胡锦涛主席“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大约2小时,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飞赴灾区,直接参与和组织施救;几小时内,包括大批军队在内的各路救援大军和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分陆路、水路、空中涌向灾区……
为解决灾区人民的困难,中央财政几天之内迅速下拨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临时生活救助金。截至5月22日,财政救灾总投入已超过上百亿元人民币。
为加快救援工作,减少生命损失,中国政府在救灾中创下了多个纪录:第一次动用空降兵空降灾区救灾;第一次接受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海外救援队进入灾区参与救援;第一次大规模接受国际赈济;第一次接受美国军用飞机运送救援品到中国腹地;第一欠允许台湾飞机运送救援品直航大陆。
《华盛顿时报》报道说:“中国政府以有效和坚决的方式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反应”。路透社评论说:“共产党迅速调集人力,公布消息,控制局面,这些举动反映了其执政方式的变化和不变之处。”
为表示对震灾罹难者的哀思,国务院决定为震灾遇难者举行三天哀悼,包括举国降半旗,奥运圣火传递停止三天,这是第一次为死难的平民举行的国哀。所有报刊报头印刷成黑色,酒吧、歌厅、影院停业,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等。《洛杉矶时报》就此评论说:“一个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知道这样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让遇难者知道他们有国家在背后支持。”
震后仅18分钟,解放军应急预案就紧急启动。震后三天之内,就有13万军人、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救灾,向灾区投送食品、药品和各种救援用物品145吨,抢修道路数百公里,转移灾民10多万人。
据国务院新闻办提供的资料,截至5月18日12时,亦即震后六天内,军队和武警共出动救灾人员113080人,救灾飞机1069架次,救灾军列92列。全军在救灾过程中动用大型运输车、吊车、冲锋舟等各型装备11万台(件),派出医疗队、防疫队等115支,调运各类物资7.8万吨,从废墟中救出被埋人员21566人,救治伤员34051人,转移安置灾民205370人,抢修道路557公里。
在此过程中,解放军救援部队不顾暴风雨袭击以及余震、泥石流等威胁,以坚强的意志,或徒步攀登,或水道绕行,或空中强降,进入震区,创造了军队救灾史的奇迹。汶川救灾部队先遣队的200名官兵,战胜复杂地形以及余震威胁,在没有路的地方找路,22小时强行军近百公里抵达因震灾与外界隔绝的汶川,把生的希望带给了汶川灾民。近百位将军直接参与抗震救灾,这又是一个奇迹。
德国《世界报》详细记述了一名解放军士兵参与救灾的英勇事迹。美国《时代周刊》盛赞中国军队在救灾中迅速而有效地展示了实力,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奥地利《新闻报》写道:“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中国军人是困境中的救星。”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无疑是一场磨难。近代百多年来,中国经历过无数磨难,但中华民族没有在磨难中倒下去,而是战胜一切磨难,勇往直前。经过磨难的洗礼,中国会更成熟、更坚强,也会以强者的姿态,在地震和震后抗灾的过程中赢得世界的尊敬。(林利民)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来源:《环球》杂志)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