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26日电(记者孟娜 徐松 肖林)在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250顶簇新的白色帐篷整齐地搭建在空地上,特别醒目。除了毛毯等基本用品外,一些帐篷里还配备了厨具、餐具、防风灯等生活必需品。
“帐篷的搭建速度"像蘑菇生长"一样快,在你一眨眼的功夫,一顶新的帐篷便拔地而起。” 救助队队长彼得·范登·布鲁克说。
救助队在搭建帐篷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协助,附近的农民、学生还有驻守在当地的解放军战士都自发赶来帮忙,使得帐篷营地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搭建完毕。
在很多白色的帐篷上都有用中英文写下的感谢言辞:“欢迎来中国,真心感谢你们做的每一件事”、“你是我们永远的朋友”等。
范登·布鲁克告诉记者,这里的人们对救助队员特别友好,救助队员和当地的许多人都成为了朋友。
这些共250顶帐篷是来自比利时的救援物资中的一部分。这批物资共包括三个包扎室、一个急救室,2000条毛毯和900顶帐篷。比利时“第一救助队”也有专人随同。
据德阳市官员廖岫山介绍,这批物资5月21日晚抵达成都双流机场,22日一早就被运到什邡市,当天下午两点被运到师古镇。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说,截至25日晚,四川省民政系统已接收到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救援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帐篷、被子、褥子、食品、水处理器、矿泉水、药品、医疗设备等。
杜小炎说,政府对国际救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很重视,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快速、高效的海外救援物资入关、分发机制。
在成都双流机场货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紧张搬运各色物资:帐篷、食品、衣物。来自海外的地震救援物资只要抵达成都,通常都在这里集散。
四川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政府驻双流机场救灾物资受理组。这个受理组由省政府督办主任担任组长,又下分五个具体的办事机构:联络组、接收组、发送组、交通组和后勤组。来自省政府商务、民政、卫生、交通、药监、公安、边防等部门的官员在这里各司其职。
省政府驻双流机场救灾物资受理组副组长李鸣说,这个机场以前从没遇到过这么大的物流量,机场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很多志愿者都在帮忙搬运物资。
杜小炎说,为了提高海外救援物资的发放使用效率,目前凡是海外运来救援物资,都统一由民政部门负责接收。
他说:“我们和海关、检验检疫、药监等部门的人到现场验货,海外救援物资通关速度非常快,这些物资由省政府驻机场救灾物资受理组现场分配。”
“但是药品除外。根据国家要求,药品接收后必须由药监部门进行检查。血浆类产品要检验检疫局检查,然后才能分配。药品说明还要请专人来翻译。”杜小炎说。
海外捐赠物资的分配形式包括:按对方定向的捐赠意向把物资送到指定地点;如没有定向捐赠意向,就把它们分送到德阳、绵阳、广源、阿坝、雅安等地震重灾区。目前,四川省的6个市州、21个县被划定为重灾区。
海外物资在运送过程中,一般每队车都有专人押车,并有警车开道。我们发车前给接货地区和相关负责人打电话。接收后,他们要出示接收条,并盖章或签字,再由专人拿回来。海外物资先由省里送到各相关市州,市州政府再负责把他们送到县里,县里的抗震指挥部负责把它们及时送到乡镇和灾民手中。
“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物资准时送到灾民手上。为此我们加强了监督。省纪委派了很多工作组到基层去监督物资发放,确保物资及时地运往基层的乡镇。而物资一旦运到了乡镇,老百姓是看得见的,怎么发、怎么用就在公众监督下了。”杜小炎说。
民政厅还让基层政府报告他们特别紧缺的物资,然后把紧缺物资清单及时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使海外救援物资能更加有针对性。
“现在,灾区主要缺帐篷、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外交部等部门也都发出公告了。”杜小炎说。截至24日下午,海外已经向地震灾区运抵约37000顶帐篷。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