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纪粤鸣
丛林突击 10吨炸药夜抵唐家山堰塞湖大坝
5月25日的北川,救援队和医疗队都已经撤出,这座被悲伤笼罩的城市开始在夜幕的降临中慢慢沉寂下来。18:30,北川的郊外忽然传来了“轰隆隆”的车队马达声,上千名战士组成的部队陆续抵达任家坪收费站外的空地,集结完毕。
部队的目标,是位于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是目前汶川大地震形成的最大的堰塞湖,也是目前四川震区已发现的34处堰塞湖中体量最大、最险的一处。
目前堰塞湖的水位以每天1米多的速度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下游的绵阳市及周边乡镇。炸开大坝、疏导水库,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现场指挥的军长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和停机场环境原因,直升机至今只空投了33名官兵,所以他们准备今晚派遣1000名部队战士携带10吨炸药包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准备在坝底炸开一个缺口,以缓解险情。而一位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北川人告诉记者,部队集结的位置任家坪收费站与唐家山堰塞湖大坝的直线距离是6公里,而要去唐家山堰塞湖,只能徒步,途中必须翻越两座大山。
19:30,背上炸药包的千人抢险部队开始向唐家山堰塞湖进发。
每个战士都背着20公斤重的炸药,从夜幕降临一直走到伸手不见五指。在由于完全没有道路,战士们只能朝着一个大概的方向进发,由于昨天刚下过雨,山地泥泞,摔交也成了家常便饭,我们一度很紧张,担心战士们背上的炸药包会否突然炸开,同行的战士小刘笑着说,这是杞人忧天,这些炸药包不通过特定的装置是不会引爆的,即使现在用打火机点着都不会爆。
夜渐渐深了,战士们打开手电筒指引路途,上千只手电筒同时打开,在黑暗的山路上犹如一条银色的希望之线,蜿蜒着伸向未知的危险。
“快看,找到红丝带了”一条条之前先头突击的部队留下的记号,犹如兴奋剂,不断鼓舞着疲惫的战士们。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四个小时,感觉腿已经没有知觉了,前面的战士传来欢呼的声音,我们终于抵达山顶!
山顶风很大,我们还发现了空投部队留下来的帐篷。但是,战士们完全没有放松,“上山容易下山难”,从下山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比上山更难走的路途——这是四川特有的竹林,枝叶茂盛,不小心就会刮伤,所有人只能猫着腰在竹林中穿行。而之前的地震在山路上震出了数不清的裂缝,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我们走得小心翼翼,战士们却十分矫健,原来他们属于丛林野战部队,这种场景还是游刃有余。
6个小时过去,终于看到堰塞湖大坝上的大灯。但是,离目标越近,路就越难。这最后的一段路异常凶险,是一个很陡的滑坡,地震震出的飞石铺满了整个山坡,石头全是零散的铺在斜坡上,根本不能踩,一踩就可能引来更大的山体滑坡。看着眼前的路,经验丰富的丛林野战部队倍加小心起来。“这可能算得上我们走过的最难走的路了。”连战士们都这么说。
目标就在眼前,岂容我们犹豫?拿战士们送给我们的棍子,戴着手套,我们豁出去了!用棍子探好路,一屁股坐在泥地上,手抓着身边可以牵附的东西,开始慢慢的往下滑行——我们的速度很慢,因为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连滚带爬的“滑”下看不见底的深渊。
26日3:00,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团结就是力量……”,前头抵达的战士开心地在坝上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在微弱的光线里看过去,仿佛是一群泥人在远处唱歌。当所有人的集合完毕后,负责指挥的战士一声令下:“快!交炸药” 成堆的炸药包就垒在了我们眼前。清点过数目之后,已经走了6个小时极度疲惫的战士们就地和衣而睡,我们也躺在了岩石上。正准备合眼,伙伴忽然指着我的后背打起趣来,今晚的睡觉终生难忘!转身一看,10吨的炸药就在背后2米处。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刚学的当地话:“这觉,睡得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