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中央党校教授徐平:汶川,我的家乡(图)

  这是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序列分布图(5月12日至5月19日)。新华社发

  汶川大地震,使我的家乡尽人皆知。里氏八级,震撼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这一次突发灾难,破坏程度触目惊心,连日来我心系家乡寝食难安。5月19至21日,国旗半降,举国志哀,心绪稍定,遂提笔著文寄托思念。

  汶川自古以来就是多地震地区,这是由地球整体的地质结构和中国独特的地理结构所决定的。我们身处的欧亚大陆,一直与南亚次大陆挤压碰撞,造成地质结构史上最剧烈的变化。
在三亿年以前,二者之间本是世界的最低洼处,称之为特提斯海,和今天欧洲的地中海连为一体,故也称古地中海。板块运动使青藏高原不断上升,从最低变为最高。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就在这里真实上演。

  均衡补偿不足被认为是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在最近的几十万年以来,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世界屋脊。印度板块至今仍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青藏高原正处于发育的年轻时期,强烈的隆升现在还在继续中,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上升4~6毫米,在昆仑山地区年上升6~8毫米,而喜马拉雅山地区年上升则高达8~10毫米。汶川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处在中国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的结合带上,因而青藏高原持续不断地隆起,使得这个地质接合部反应最为敏感,成为地震频发地区。

  具体来说,汶川地处九顶山华夏系构造带,主要有三条大断裂斜穿全县。西边是青川~茂县断裂带,中部是北川~映秀断裂带,东部是江油~都江堰断裂带,呈北东~南西方向斜穿60~113公里,影响宽度13~32公里。历史上就沿着这三大断裂和褶皱穿插断裂,沿南东方向不断形成地震群。而这次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就是以中部的北川~映秀断裂带为主线暴发,加之是浅源性地震,因而破坏力度极大,形成南为映秀~北为北川的重灾区,地震几乎波及全国,沿三条大断裂呈放射状对周围九省形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方志上确切的地震记载,是始于明宪宗成化13年(公元1478年),到1947年共有31次。1657年那次大地震,留下了“地震有声,昼夜不间,至初八日山崩地裂,江水皆沸,房屋城垣多倾,压死男妇无数”的记载。1933年的茂县附近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将古镇叠溪整体淹没在地震造成的堰塞湖中,周边各县损失惨重。三个月后湖水溃堤,洪灾再次袭击沿岷江两岸村镇,成为老人们经常讲述的悲惨故事。1952年以后,汶川地区有记载的较大地震又发生近200次,其中以1976年的松潘、平武7.2级地震记忆最为深刻。

  那时我是一名初中学生,地震时学校正在上课。突然间地动山摇,正在写板书的老师差点摔倒,大家意识到这是大地震,迅速从二楼教室逃到操场。如何跑的记不住了,只记得一到操场就感到手脚发软,一个个全瘫坐在地上。幸好几位欲跳楼求生的人被老师及时喝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以后我们在地震棚里住了好几个月,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地震检测小组,每天要定时记录仪表数据。学校甚至还养了些鸡和兔子,想通过动物的异动预测地震。有了这次经历,我们对地震似乎不那么陌生和害怕。

  有学者提出青藏高原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因为迫使猿猴从树上下地行走从而完成向人的进化,需要相应的剧烈地质气候变化条件,目前只有青藏高原的演进史最为具备。人类最早是走出非洲还是走出青藏高原,让学者们去争论,但汶川地区自古就有人类生存,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非常丰富。《史记》记载“禹生西羌”,当地也有石纽山、涂禹山、禹碑林、禹王宫、圣母祠等地名和遗迹相呼应。是不是大禹的故乡,也让学者们去考证,至少说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文明。确切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西南六郡,就在这里设立了汶山郡,数千年来人类就在这块起伏不定多灾多难的地区顽强生存,毁了建,建了毁,人类从来没有屈服过。

  从西北向西南呈弧形分布的横断山脉,形成无数的群山沟壑,自古就是内地通中亚和南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勾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茶马古道”。从川西平原的都江堰出发,沿着岷江河谷上行,山势越来越险峻,到汶川县农作物种植从大米变成玉米等耐旱作物,再向西北前进,就变成荞麦和青稞等耐寒作物,牧业的成分也不断加大,当海拔超过二千米以后,畜牧业就逐渐替代了农业,地势逐渐演变为平缓的高原。相应形成西北部以藏族为主、中部是羌族聚居区,南部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分布。处于勾通平原和高原通道上的汶川,也就成为藏、羌、汉、回等多民族杂居区。

  这次地震正好发生在汶川、茂县、理县和北川这几个羌族集中分布的县,羌族同胞损失最为惨重。《说文解字》说羌字从羊从人,远古时期他们游牧在西北甘青草原。正如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中原,逐渐演变为农业民族一样,古羌人也沿着这些连接青藏高原和成都平原的高山峡谷通道,从西北不断南迁。这种历史上不间断的民族大迁徙,沿着整个青藏高原东部一直到东南亚,形成汉藏语系的各个民族。留在岷江河谷的古羌人,从游牧民族改变为山地农耕民族,在这个地震带上,垒石为屋,形成今天勤劳勇敢的羌族人民。

  汶川山势险峻,干旱少雨,高山峡谷中仅有的几块冲积台地,就形成村落城镇。人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形成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农闲外出打工相配合的生存方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有许多汶川人参与修建,甚至打井垒石曾经成为羌人在川西平原赚钱的主要技能。几千年来汶川人活得很辛苦,也很顽强,除了饱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自然灾害的频繁袭扰外,民族间的冲突和旧制度造成的压迫也增加了苦难。虽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经纳入中央大一统之下,但在历史上分分合合,你来我往,想过点平静的生活并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1954年成都到阿坝的公路通车以后,汶川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第一个县,凭借交通优势和靠近成都平原的地缘优势,率先得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阿坝州的工业重镇和文化重镇,有中央、省、州、县属企业288家,各类学校38所,人口发展到11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蒸蒸日上。

  一场突然的大地震,给汶川造成空前的灾难。汶川前进的步伐,被暂停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上。基础设施严重破坏,刚刚修建完成的都江堰到汶川的高速公路几乎要推倒重来,县城80%的房屋需要重建,农村房屋普遍倒塌,而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当年我逃过一劫的那所中学校,听说在这次地震中,因为教室倒塌死伤三十多个学生。我不知道倒塌的是不是那座二层的教学楼,当年我们用幼嫩的肩膀,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河边背二趟沙和碎石,蚂蚁搬家式地慢慢修建起来。那时能从破旧的平房中,搬入这座有着宽敞走廊和明亮窗户的教室上课,曾是我中学时代的美好记忆。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如果是当年我参与建设的教室,砸死了这些鲜活的生命,除了难过,我只能说愤怒!

  当抢救生命的接力赛完成以后,活着的人怎么办,灾后如何建设更美好和牢固的汶川,是汶川人最关心的问题。1976年松潘、平开大地震以后,政府建房基本都在抗震七级以上的标准,因而当这次更大的灾难到来时,县城的房屋大多只是开裂而没有粉碎性坍塌,我仍旧生活在汶川县城的亲人才得以幸免于难。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倒塌最多的是农民的房屋和学校医院,值得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内疚和反思。汶川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也磨练出乐观和顽强的性格。面对大灾难,汶川人不哭。汶川人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