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医疗队副队长:高烧腹泻奋战“生命孤岛”(图)


  52岁“高龄”的广东医疗队副队长、神经外科专家徐如祥:

  高烧腹泻奋战“生命孤岛”

  □背着50多斤背囊攀爬悬崖、穿过“死亡谷”

  □暴雨夜请缨,带“敢死队员”写遗书

  □每天喝两顿稀粥,翻山越岭治病防疫

  本报讯(记者/闫业伟陈枫通讯员/孙健)昨天中午12点,当卫生部几经协调的直升飞机把徐如祥从“生命孤岛”耿达乡安全送达汶川映秀镇广东医疗队的大本营时,大家才都松了口气!

  这位52岁的“超龄”队员、全国知名神经外科专家,跟年轻队员一起背着50多斤的背囊攀爬悬崖、穿过“死亡谷”,率先到达重灾区映秀建立医疗点;在暴雨夜主动请缨,带着8名“敢死队员”写下遗书,赶赴耿达乡;每天喝两顿稀粥,翻山越岭治病防疫……

  十几天的风餐露宿,高血压、心脏早搏的病史,终于把他累垮了:大前天晚上,徐如祥忽然高烧39度,连续肚泻10多次,整个人虚脱了!但这个坚强的勇士还坚守耿达,直到卫生部和前线指挥部协调将其换防。

  说起老徐,广东医疗队的队员都眼角湿润,异口同声说:“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

  镜头一:

  爬悬崖

  14日晚,徐如祥带着南方医科大学支队,跟随广东医疗队队长廖新波首批进入映秀。

  这次救灾,各地派出的医疗队员多数是年轻力壮的业务骨干,像徐如祥这样已经52岁、还是珠江医院副院长这个“级别”的,实在罕见。

  在攀越都江堰到映秀的悬崖泥路时,这位“老军医”二话不说,背着50多斤背囊,矫健地爬山。直到夜宿黑石滩,他才疲惫地躺在潮湿冰冷的地上,沉沉睡去。同行的护士心疼地在他身旁烧起火堆,悄悄地告诉记者:“徐院长真不容易!看不出来吧,他有高血压、心脏早搏!”

  第二天一早,他又精神奕奕地出发了。在漩口中学驻扎营地后,看着江边那一栋栋倒塌的民居废墟,他实在歇不住,马上就跟着部队赶到现场,帮助挖人抢救。缺粮缺水,他带领大家垒灶,上山担泉水、挖马铃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镜头二:

  报名

  17日晚上,一场倾盆暴雨,徐如祥遭遇了最严峻的考验:

  阿坝州救援指挥部要求广东医疗队抽调20名身体强健的男医生,天亮跟随部队急行军一天一夜,步行挺进23公里之外的卧龙耿达乡,建立第一个医疗点!而这些天路上余震不断。据悉,前一天探路的5名士兵都葬身泥石流。

  队长廖新波心急如焚:队员们这几天已经耐受饥寒、拼命抢救伤员,现在哪有力气去跟随部队急行军?他首先报名,遭到指挥部明确拒绝:他是领队,必须留守指挥!

  徐如祥作为医疗队副队长,积极请缨。转身细心交代队员:明早路险,最好只带3天干粮和睡袋!大家都悄悄写好遗书,交给留守的队友。

  18日上午,天气放晴,指挥部决定抽调9名队员,坐直升飞机进耿达!临别前,老徐依然豪情满怀:“我命硬!咱们回广州再好好喝一杯!”

  镜头三:

  孤岛

  耿达位于映秀与卧龙的中间,离大熊猫的家乡不远。两边路都断了,10多天来被称为“生命孤岛”,救援人员和物资只能靠空中运输。

  医疗队员连日来只能每天喝两餐稀粥,接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喝。每晚仍然有十几次余震,帐篷晚上漏雨,大家的衣物都被淋湿,队员们又冷又饿无法入睡,就背靠背坐着打打盹。

  徐如祥给大家鼓劲,每天冒着余震随时塌方的危险,翻山越岭每日巡回全乡十七个村组两次,救治伤员、转出重伤者,并有效遏制了当地腹泻、流感疫情蔓延。在耿达驻扎的八天里,他们共做了16台手术、救治、转出重伤员12名,换药100多次,门诊治疗灾区群众1500多人次。

  对话

  徐如祥高烧腹泻,却没药用

  “那么多伤员,谁还会想留药自己用?”

  昨晚8点多,在卫生厅保障人员的细心安排下,徐如祥和耿达乡分队的其他8名勇士终于平安到达成都换防修整。低调的徐如祥一直婉拒记者的采访要求,几经“做工作”,9点半,记者终于见到了病倒在救援岗位上的徐教授。他显得憔悴,说话有些气喘。“已经好多了,烧退了。”

  “当时没有药了!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全部告罄!”队员们心疼地告诉记者,尽管八天前挺进耿达“孤岛”时每人背了几十斤药,但这些天给灾区群众看病、救治伤员时已全部用光。徐教授病倒时,只能靠口服队员们用食盐和开水配的临时“生理盐水”。

  以下是我们简短的对话:

  “当初有没有想到留一点药自己队员备用?”记者问。

  “没有,看到有那么多伤员,谁还会想留些药自己用?”徐如祥说。

  “这八天,听说你们基本与总部断了联系?”

  “很难联系。我们住在山沟里,打卫星电话也要爬上山坡。我没跟家里联系,打一两次打不通就算了,也没空跟家里联系。”

  “你发烧昏迷的时候,没有想过家人在担心你吗?”记者问。

  “想啊,想有什么用?”徐如祥笑了笑。

  因此,在他生病的三天时间里,只要稍有好转,耿达灾区群众就会在就诊点看见这位慈祥的医生。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