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 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省青川县发生6.4级余震,四川、陕西、甘肃、重庆等多个地区有较强震感。这是“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的最大余震。(昨日本报报道)
当天下午余震发生时,笔者一位在西安某高中教毕业班的朋友正在监考,是一堂高考前最后的模拟考试,最后一科。
据他讲,地震发生时,整个教室有明显的晃动,“有经验”的学生们本能地站起来,喊一嗓子“地震了”便相约着往外跑,一分钟左右,全年级的考生全都涌到了操场上——就像5·12那天一样。而当时,两个半小时的考试只进行了一个小时21分钟。经过操场上充分的“交流”之后,重新进考场继续考试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于是学校宣布:这门考试成绩作废。有同学问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师,如果是高考发生这样的情况,可怎么办呀?
是呀。按照专家的说法,大地震之后一两个月内,都有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袁海良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今后一段时间余震区仍有可能发生5—6级余震。而每年的6月7-9日,正是全国的高考时间——今年正处于“一两个月内仍可能有余震”的跨度之内。日前,教育部门决定,受到严重震灾的几个地区将延期高考。但现在的问题还有:非地震区但普遍有震感的地区(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如果高考当日有余震震感,该怎么样呢?
诚然,从事后来看,非震区的震感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破坏。但地震面前,我们只能做个“事后诸葛亮”,对当时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难想象。考生还是会本能地有所反应的,不排除冲出考场的可能性。而监考教师也会左右为难:如果放学生出去,这一科多半会作废,对举国一盘棋的“国考”而言,影响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但如果阻止考生不让出去,万一有什么意外,恐怕也承担不起责任。假如有的考场让学生出去了,有的没有,导致的局面也可能比较混乱?
整个高考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几个小时,正考试时遭遇余震震感的可能性不算太大,但在这样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面前,谁也不敢打包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考、生命同样都很重要的问题上,当然不能只满足于祈祷,寄托于当时的平安无事。
思前想后,虽然也想不出太高明的办法,但这个问题不该被遮蔽,还是提醒教育管理部门注意,集合专业管理部门的智慧想个万全之策才好。适当的提前部署,也有助于消除考生、家长与老师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十足的公平感面前能够更加从容。与其真的出现状况后乱成一锅粥,焦头烂额,莫如提前有所防备,做做预案,力求在特殊时期能顺利地通过高考。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