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幸存者翻山越岭返回家中 救援部队上山搜寻(图)

  茶坪乡的街道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仍有被安置的居民翻越“生命线”回到位于这里的家中,有些人只是为了背些腊肉,有些人是为了给家里的猪喂喂食 摄/特派安县记者杨威

  被安置者不时翻山越岭返回家中 幸存老人难舍故土不愿撤离 当地余震不断抵达茶坪乡后——

  救援部队上山搜寻“顾家”幸存者

  “孤岛”内活着的人在坚持生活,也有很多死者还被压在废墟里。孤岛内住着一群军人,他们每天去搜救山上的老人,然后负责把老人背下来。

  孤岛内天天发生数十次余震,深夜会听见山上传来滑坡石头滚落的巨响。

  每天都有很多离开孤岛的被安置者穿越“生命线”回家看看,有些人只是为了背些腊肉,有些人是为了给家里的猪喂喂食。

  “孤岛”清晨

  整个村庄陷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一丝光线。救援部队准备进山搜救

  为赶10点会村干部凌晨4点起

  5月23日凌晨4点,大公鸡的鸣声打破了茶坪乡的黑暗,声音高昂、响亮。然而,无论怎么叫,都没有同类的回应。

  整个村庄陷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一丝光线。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乡里靠着一台救援部队送进来的发电机发电,由于油料不够,仅在每天晚上供电2个小时。

  然后,帐篷外面响起脚步声,有两个人说着话向前走去。那边有个厕所,女厕倒塌了,只剩下一个男厕,于是变成男女混用了。

  厕所是农村那种挖坑的旱厕,原本用来遮挡的墙体已经塌了,上面搭了一块塑料布。就是这样的一个厕所已经是很罕见了,很多地方的厕所都已经完全被掩埋。

  村上的一个干部要赶到安县去参加一个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为了能赶上10点的会议,现在就必须出发。

  为防再滑坡“起床号”改为吹哨

  帐篷外有人高声喊着屋内睡觉的人,“起床了,该赶路了。”帐篷里睡着的一名妇女应声起床。

  他们是一对夫妻,昨天从晓坝镇爬“生命线”赶回来,为了回家收拾点衣服和锅碗。“政府对我们好,给我们发了方便面和面包,可我们吃不习惯,想回家收拾点东西自己做饭。”

  早上6点,一阵阵哨声响起来。这是在茶坪乡参加救援工作的驻滇某旅的起床号角,参谋长晋华说,这里地势太危险了,怕起床号声引起滑坡,改用哨声代替。

  滑坡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小心而停止行动,就在前一天晚上12点,寂静的夜里,背后的山上开始轰隆隆地落石,大约持续了2分钟。大家却不再惊讶,没有人特别地去谈论。

  为救被困者救援部队深入村组

  早上6点半,驻滇某旅三连的连长金鑫带着搜救小分队站在茶坪乡党委书记向云刚面前,问他今天去哪个村庄搜救。

  从19日部队进驻茶坪乡以来,部队与绵阳的另一支部队一起开始了对茶坪乡10个村、89个小组的搜救工作。搜救工作都在山上进行,地势很恶劣,滑坡落石的情况经常发生。

  向云刚抬头看了看天说,“看来今天不会下雨,等向导来了就出发。”向云刚说,如果下雨,山上的搜救工作就很危险,会出现滑坡。

  当天是金鑫的生日,参谋长晋华说,“我没有办法为他过生日。”晋华说,现在战士们根本吃不到米饭,每天只能喝稀粥,而且是有限量的,160个人每天用米总量不能超过25公斤。

  5月23日,该旅一张食物清单上记载着160人的食品储备情况是:干粮215块,水72瓶,方便面20袋,榨菜12袋,火腿肠39根。

  茶坪乡交通被阻断以后,除了救援部队步行运送进来的物资,直升机也开始空投粮食、药品等必需品,但由于地理条件险恶,直升机并不是每天都能进来,粮食始终都处于缺乏状态。

  “孤岛”街道

  日光下,一条水泥路泛着惨白的光,街两旁的房子无一例外地残缺不全

  断壁残垣中只有5头猪并排走着

  从茶坪乡入口那条垮了的石板桥上穿过,前行100米,有个路口。路口的墙壁上提示如何向右拐进入危险区。

  下午3点钟,街上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日光下,一条水泥路泛着惨白的光,看不到尽头。街两旁的房子无一例外地残缺不全,只是坍塌程度略有不同。

  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5头猪,正并排着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那一刻,这条路仿佛还原了地震前那条真正的街道:街道两边住满了人家,人们在屋子里忙碌着、生活着。

  那家肯定有一位勤劳的主妇,坍塌的房屋门口有一架缝纫机倒在地上,但针孔里却穿着线;对面的一户是开电器行的,门槛孤零零地立着,上面贴着财源广进。

  再往前走的一户人家,应该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只黄色的玩具狗蹲在门口,似乎孩子只是跑进屋子里拿点东西马上就要回来。

  在台阶上的一户人家说不定有位慈祥的奶奶,她养了一只黑色的母猫,刚刚生产了3只小猫。

  母猫在废墟中翻找着,周边三只小猫围着她喵喵地叫着。旁边是一家矿泉水厂,院子里铺满了蓝色的封盖套,要是往常,老板肯定要大声训斥了。

  幸存者回忆赶集乡亲被埋废墟下

  接着走下去,进入了高危区,路口醒目地写着,“疫情易发,高危区,禁止通行。”

  这是一条狭小的街道,被当地居民称为老街。

  5月12日,附近各个村镇的居民正在老街上赶集。由于建筑年久失修,加上人多,当时老街上的伤亡惨不忍睹。

  32岁的肖仕英指着脚下蜿蜒的小路说,“地震过后,这里根本就看不出有路。电线杆、倒塌下来的房屋已经把这里堵满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4日。15日乡里才用一台铲车把废墟弄到路边。后来,进入茶坪乡救助的部队都会帮忙清理现场,才使得老街有了条可以走的路。

  “茶坪乡是逢2,5,8赶集。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正是赶集人坐下来休息、吃饭的时候。”肖仕英说。

  肖仕英说,从入口到出口50多米的街道上有5家饭馆、3家麻将馆,这些地方正是人员最密集的地方。这些房子年代最久,地震来得突然,很多人都没能及时跑出来。

  乡里和救援部队都对外部环境进行了清理,但是对被埋在废墟下面的死者,他们什么也做不了。这些废墟都是水泥、钢筋,可战士们只有铁锹等基本工具,根本挖不了。

  随着气温升高,被埋在废墟下面的死者尸体正在慢慢腐烂。部队每天都要对这里进行早中晚三次消毒,浓重的消毒液气味散发在空气里,时刻想要遮掩些什么。

  战士们戴上了口罩、手套,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会认真地接受消毒,进入营区前还要接受二次消毒,瘟疫是可怕的。

  故土难离

  目前还滞留在山上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不愿意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家

  住了一辈子九旬老人难舍故土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我不怕。”22日中午,91岁的吴启花(音)坐在茶坪乡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的帐篷下喝着水。十几分钟前,她被金鑫的战友从山上背了下来。

  目前还滞留在山上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不愿意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家。

  对于这些老人,金鑫和战友只能劝说,而不能强迫他们下山。老人一天不下山,金鑫和战友的搜救工作就无法停止。

  “年轻人走就可以了。”吴启花说着。旁边坐着她71岁的儿子和46岁的孙子。早在几天前,吴启花的儿子、孙子和重孙女全部撤到了晓坝的灾民安置点,但她自己不愿意走。

  “我们特意上山来看看她,不放心,可她又不愿意走,只好求助解放军帮忙。”吴启花的孙子说。金鑫的战友上山找到吴启花,等着她吃完中饭,然后又喂完了9只鸡。战士们轮流背着吴启花下山。

  坐在帐篷里的吴启花等着第二天的直升机把她带出去。

  翻山爬回家有时只为拿点腊肉

  与吴启花不同,61岁的沈云青(音)在地震第二天就从山上搬了下来,在茶坪乡安营扎寨过起了日子。“这里有吃,有住,空气又好,我不想搬出去。”

  说话的时候,沈云青的帐篷门口有只黄色的玩具狗。她说,“这原来是娃娃玩的,我看着还挺好,就拣了回来。”

  尽管在从危险区进入安全区的交界处,有专人进行消毒,但沈云青没有给这只从危险区拣回来的玩具狗消毒。

  沈云青进入危险区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不戴口罩,也没有戴手套。她认为没什么事情,不重要。

  与她有类似想法的人有很多。许多已经撤退到山外的居民从外面翻山回来,有些人只为了背点腊肉。

  45岁的张家平站在高高的废墟上翻找着,然后手里拿了一个充电器下来。让张家平放心不下的还有滚落到河里的拖拉机,记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站在河里,试图把拖拉机拉上来。

  刚刚从新疆打工回来的唐廷燕则在废墟内寻找孩子的保险单。

  防疫情传播高危区开始打狗

  茶坪乡政府和救援部队是反对外出灾民往返的。“老街下面埋着人,随着气温升高,会有发生疫情的危险。”向云刚说。往来的受灾群众很容易传播疫情,但政府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返回。

  为了防止疫情,茶坪乡特意向上级打了报告要求派人员支援。一个武警战士和一个警察目前在茶坪乡执行任务,他们的任务是打狗。“我们打了60多只狗。”武警战士刘学说,但他们在高危区执行任务的时候,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文/特派安县记者郭媛丹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