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升空精确预报几时几分下雨
将在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27日11时0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三号是国内目前投资最大、功能最强的对地观测卫星,也是世界最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之一。
卫星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并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
风云三号安装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成像仪等10余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探测仪器,探测性能比仅有可见光一种手段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有质的提高,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三维、全天候、多光谱、定量探测,获取地表、海洋及空间环境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有关专家介绍说,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三号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网,卫星的观测数据不仅在国内实现共享,也将为世界各国气象观测服务。风云三号卫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气象信息。
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质量2295千克。据新华社
天气预报不再“局部地区有时有雨”
昨天,“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总指挥高火山对记者说:“‘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对当前的抗震救灾和以后的防灾减灾,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每天绕地球飞14圈
我国现阶段的气象预报只能告诉我们,近期可能有雨。到底哪个区域下雨,几时几分下,几时几分停,雨量多少……都没有确切答案。
高火山解释,我国的气象预报,主要凭经验。之所以出现“局部地区有时有雨”等模棱两可的话,主要因为气象数据少了两个关键词:“三维”和“全球”。
我国近年来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监测手段单一,得到的数据都是平面的。“风云三号”装载了多台三维立体监测仪器,能准确获得多项气象数据的垂直立体分布。
高火山说,“风云三号”每天绕地球南北极飞行14圈,每天可获得2次全球资料。
获得全球、立体的气象数据后,再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计算机高速分析,就能得出精确结论。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告别“局部地区有时有雨”,灾区堰塞湖上空的下雨时间和雨量也将被明确预知。
准确监测堰塞湖实时变化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30多处堰塞湖,徒步和坐直升飞机,是目前人为监测堰塞湖的两种主要方式。
高火山介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上装有微波温度仪、微波湿度仪等微波监测设备,不用再“看天吃饭”。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微波成像仪,无论在怎样恶劣的气候中,它都能穿过云层、透过雨雾,全天候地准确监测堰塞湖的实时变化状况,为救灾工作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
可预报10到15天天气
今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灾害。高火山分析,虽然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了这场极端雨雪冰冻气象灾害,但并没有预料到,这场罕见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时间会超过20天。
高火山认为,“风云三号”成功发射运行后,将可以弥补第一代气象卫星对多种要素定量探测能力的不足,不仅可以实现10到15天的中期天气预报,还将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温度、湿度、气压、云雾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降低极端灾害天气带来的影响。
“风云三号”将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的主力卫星。“降水概率为40%”之类的模糊词语很可能将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几时几分下雨”“风向风速多少”“降水量多少”。 据新民晚报
数字
8——2000年9月,国防科工委批复,“风云三号”立项,经过了近8年的技术攻关。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等13家单位参与研制。
11——“风云三号”装载了11台遥感仪器,包括3台光学遥感仪器,3台微波遥感仪器,2台紫外臭氧探测器,2台辐射监测仪和1台空间环境监测器。
250——“风云三号”的最高空间分辨率达250米,微波成像仪的探测频率高达183G赫兹,观测谱段从真空紫外、紫外、可见光、红外直到微波,使“风云三号”呈现的画面彩色、立体、清晰,如同人体做CT一样,能探测出云层的厚度。
3000——“风云三号”的紧固件数以百计,需要安装的螺钉超过3000枚。
24586——“风云三号”的单翼太阳帆板,含太阳电池片24586片。工作人员要一片一片检查太阳电池和玻璃盖片的破裂情况,再用丝绸包裹绵球逐片清洁。
之最
星载遥感仪器数量最多 它采用新型卫星平台,装载11台遥感仪器,国内之最。
单机活动部件数量最多 它的20台单机有活动部件35个,国内之最。
气象卫星观测功能最强 既有光学遥感,又有微波遥感,观测谱段齐全,能实现全天候、全球、三维、定量、多光谱探测,国内之最,与欧美最新气象卫星比肩。
国际卫星兼容传输最好 设置了与国际同类卫星兼容的全新资料传输体制,能大大降低地面接受成本,更好地为全球气象工作服务。
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了8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各4颗。其中的3颗——“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星和D星仍在服役。
专家解释,“风云”系列的单双号,并非两代卫星,只是分工不同。
“风云三号”成功发射后,将取代目前在轨的“风云一号”D星(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升空,今年达到了使用寿命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