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英雄谱
老百姓的吉祥鸟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参与抗震救灾纪实
范涛 特约记者 赵丕聪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到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
5月12日14时28分,强烈震感惊醒了正在午休并准备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的该团官兵。
与此同时,数百名机务官兵在大队长梁晋的带领下,于14时35分跑步进入机场。余震不断袭来,官兵手推肩顶,推出了在机库停放的全部直升机。机务人员撤蒙布、查油量、紧急检查直升机状态,用最短时间完成了机务准备。
16时整,根据成都军区李世明司令员、张海阳政委的命令,该团出动直升机飞赴重灾区勘察灾情。16时28分,两架直升机在副团长李翔、姜广伟的带领下,直飞震中汶川。
直升机沿着航线一路搜索,接近都江堰,被地震损坏的房屋逐渐出现在眼前,城内广场、街道上避震人群密密麻麻。
直升机顺着河道继续飞行,不久,浓雾逐渐封锁江面,能见度越来越低,这让机组和远在成都的指挥员心急如焚。
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直升机迅速爬高了近2000米,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两个机组强行向前摸索飞行了十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
5月13日,一箱箱灾区群众急需的食品、通讯设备等救灾物资运抵凤凰山机场,并装载上机。可天公不作美,一团团乌云压下来。执行任务的官兵都知道,震后24小时内的救援,将是最及时有效的救援。不容片刻等待,塔台升起绿色信号弹,各机组即刻起飞!
首批执行任务的十几架直升机腾空而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向灾情严重的北川、青川、绵竹等地飞去。
刘黎华机组在崇山峻岭中反复穿梭。刚刚翻过一座山头,不远处又出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几乎就在眼前。机长刘黎华猛蹬舵,直升机贴着山坡转向峡谷,到达目的地绵竹金花镇上空一看,平整的地方都搭起了帐篷,各种线路纵横交错,既不能空投,更不能空降。3分钟后,机组果断决定在一处空旷农田实施空降。直升机稳稳降落,三分之一的轮胎陷入了地下。机械师童伟和孙宏高抓起一件件物品小心推下机舱。5分钟,200多件急需救灾食品投放完毕,飞机返航。
震后仅24小时,该团就出动直升机27架次,为北川、青川、绵竹、平武等地累计空运食品12.7吨,大大缓解了灾区食品紧缺,增强了灾区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不久,汶川县映秀镇又告急:数以千计的伤员急待转运。已连续飞了6个架次、双眼充血的团长余志荣说:“那里的地形我最熟!”不顾阻拦,驾长机带着3架“黑鹰”向映秀疾驰。一个半小时后,18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被运到成都。
5月15日、16日、18日3天,他们又相继出动8架直升机飞赴卧龙、茂县及汶川七盘山,成功解救68名来自美、法、英、德、韩等国的游客和14名台湾同胞。
截至5月27日,陆航团先后出动直升机31架,飞行1335架次,向灾区运送各类救灾物资468.1吨,运送伤员1070人,向灾区运送医疗人员、技术人员、救灾专家等总计1912人,成为活跃在灾区上空的救灾生力军。灾区群众称他们是“老百姓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