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绵阳5月29日电 题:“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记最早进入灾区的72岁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
新华社记者姚润丰
踏泥泞、攀山崖,睡地铺、啃干粮……在辗转于众多震损水库和堰塞湖的水利专家中,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特别显眼。
他就是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总工程师徐麟祥。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后,他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44年,曾参与了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以及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解决了工程中众多复杂技术难题。
你或许很难想像到这位72岁的老人,自5月13日赶赴四川地震重灾区以来,不顾年高体弱,已经坚守在一线工作了16天,专家组成员都尊称他为徐大师。
5月28日晚9时,刚刚参加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召开的紧急会议后,记者终于有机会听他讲述到灾区的经历:
12日下午,徐麟祥正在长江委开技术讨论会,刚好讨论到三峡工程的防震问题时,地震发生了。“晚上11点多,长江委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启贵打来电话询问我身体状况,问我第二天能不能去趟都江堰的紫坪铺水库。”谈到出发时的情形,徐麟祥一脸平静。
放下电话,徐麟祥征询老伴的意见。老伴只说了声“去就去吧,注意安全”,就默默地为他收拾了一些简单的换洗衣物、常备的降压药和安眠药。
13日一早,徐麟祥从武汉出发,先飞到重庆,辗转至成都后得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和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已赶至紫坪铺水库。“当时了解到绵阳发现了堰塞湖,情况不明。”徐麟祥说,“我们当即决定改道绵阳。”当晚,徐麟祥一行冒着大雨赶到绵阳,由于路断,原计划实地察看堰塞湖只能暂时作罢。
“当地汇报说沉抗水库在震后出现裂缝,这是个库容为98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这可是大事。”顾不上吃饭,徐麟祥当即决定赶往沉抗水库。当发现这座水库出现了多处裂缝,有的裂缝开裂得可以伸进一只手时,他的面色凝重了,当即提出先降低水库水位,让大坝保持稳定,然后抓紧时间对震损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弄清情况,再采取措施的建议。看完水库,徐麟祥一行当晚9点才吃上晚饭。
由于绵阳市区多数的酒店因为地震而暂停营业,徐麟祥一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酒店,接待人员说:“你们要是不怕,就在大厅里打地铺吧。”屋外的雨还在下个不停,疲惫的徐麟祥服下降压药和安眠药就沉沉睡去。半夜里突然吵闹异常,很多人都穿过酒店大堂往外跑,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余震发生了。“因为我是做水利工程的,还有点地震的常识,余震震级不会太大。”徐麟祥提醒身边的几个专家组成员,大家互相看了看,又睡了下去。
其后十几天,徐麟祥又马不停蹄地踏勘了四座中小型水库和紫坪铺水库、唐家山堰塞湖。紫坪铺水库一旦出现险情,将直接威胁到成都的安全,查险排险刻不容缓。经过认真察看并询问了水库已采取的降低水位、加强观测和加强防渗处理的紧急措施后,徐麟祥分析认为,紫坪铺水库受损情况不算太严重,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反映了我国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建设水平的提高。
白天察看水库和堰塞湖,晚上回到驻地,他将白天看到的情况整理汇总、分析。他一直在想: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设计规范应该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将来要更好地修订。
这位曾担任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的老专家,总是把人民看得比自己重。当一张5月18日的回程机票和另一地区的水库察看任务摆在他面前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以至于当家人都以为他该到家时,等到的却是徐老仍然在灾区的消息。女儿埋怨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老伴担心他衣物不足,没法换洗……
“为了确保灾区的水库大坝安全,自己能出点力就出点力。明天我陪你们再去一趟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他坚定地说,我要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回馈人民。
当记者问道:“您准备什么时候回武汉呢?”这位72岁的老人的回答很平静:目前看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我已经打电话告诉老伴了,她完全支持。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