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都江堰5月29日电(张玉清、左起超、王庆涛)2007年底刚从非洲执行维和任务载誉归来,又参加了抗冰雪救灾,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抗雪救灾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工兵团,汶川地震发生后,又参加了跨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维和官兵抗震救灾,绝对没问题!” 13日,当知道团队将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245名维和官兵联名上书团党委:“维和官兵抗震救灾,绝对没问题!”
15日23时,官兵们到达彭州灾区后,来不及安营扎寨,就驾驶大型工程机械开往受灾最严重的银厂沟。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逐一登场,在余震不断、泥石流阻塞道路的情况下,他们采取“挖掘机前面开挖,装载机往返运输,推土机后面平整”的除障方法,轮流作业、分段推进。
帝好领、雷永红、崔海山、纪新林、王海兵……一大批精通“推、挖、装、平、吊”的人才,成为抗震救灾场上的“领头雁”。
56名维和战士勇救群众260名 “要不是工兵团官兵,东河村260名群众可能活不到今天……”20日,彭州市委书记门森握着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游爱宁的手说。
彭州市丹景山镇东河村位于两山之间,海拔1200多米,村庄高处有两座水库,山高路险。18日,这个团到东河村逐户搜救时,发现这个村90%房屋坍塌或严重受损。更为严重的,水库大坝出现长约2000米的大裂缝。
然而,故土难离,村民都不愿意转移。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日仍有大的余震和雷雨天气。
为防止余震、强降雨引发山体崩塌、泥石流,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工兵团官兵迅速将此情况向彭州市有关单位进行了通报。地方政府领导与地质专家紧急磋商,决定立即对东河村260名群众转移安置,马上向工兵团求援。
接到救援电话后,56名执行过多次急难险重任务尤其是维和任务的官兵在团长王树文、政委万幼文的带领下迅速出动。
陡峭的山路上,由余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还时有发生,刚刚清理出来的道路又重新被堵了起来。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在被堵路段上方,松动的泥土石块随时可能滚落,而路的另一侧则是万丈深渊和湍急河水。官兵们每过一次都要惊出一身冷汗。像这样的路段,前面还有二十多处。有的地方实在危险,无法通行,官兵们只得手拉手趟过湍急的河流,或者绕道陡峭的山坡,穿越人迹罕至的泥泞小道。这些搜救出的群众大部分是老年人,并且都受了伤,行动十分不便。为了把他们安全地运送到山下,官兵们利用竹竿、椅子、编织袋、背包绳等,制作了6副简易担架,在陡峭的山路上往返救援。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安全转移遇险群众260名,转移重要物资500多件,搭建抗震棚600平方米。刚刚安置完毕,天空中就下起了雨。
清障、救人、搭建板房……地方政府有什么请求,工兵团官兵就完成什么任务。当地政府说,他们碰到了一支难不倒的维和工兵团。
12个“蓝盔突击队”扬名救灾一线 工兵团里的装备多是轮式,在执行任务中受限较多。为此,维和官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拓展大型装备的使用效能。
在汶川大地震中,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隆丰镇的6所学校的校舍严重受损,学生无法正常复课。工兵团180名维和官兵积极发挥在苏丹维和期间搭建板房的专业技术优势,仅3天时间,他们就平整场地5万余平方米,整修围墙1200米,完成200个“板房教室”的搭建。
要打就打硬仗,要啃就啃硬骨头。道路突击队、帐篷突击队、板房突击队、抢收突击队……由维和勇士牵头组建的12个“蓝盔”突击队根据各自特长迅速组建。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