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灾后重振工业经济
■本报记者 韩清华 肖建斌 张恩荣 李建波
地震发生后,整个德阳市工业经济遭受重创,尤其是绵竹和什邡工业严重受损。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工业企业413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6户,另有871户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厂房坍塌1025万平方米;设备受损10.13万台(套),财产损失合计540.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损失473亿元。
自救措施出台
企业复产重拾工业动力
以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生产三大产业为支撑的四川德阳市,是全国重型装备生产基地,工业经济连续4年在四川省排名第二。今年1月-4月,德阳工业增加值以27%的增速,稳居四川省8大工业重镇前“三甲”行列。“工业是德阳的命脉,灾后重建,工业首当其冲。”蒲正告诉记者。
据了解,德阳市采取三大措施恢复生产:一是加强领导,增强信心。对恢复生产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要求受损较轻的四县(市、区)及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保证社会稳定、人员救助和支援受灾严重地区的前提下,把尽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各项准备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抓紧开展对工业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督促和帮助企业早日恢复生产。二是精心组织。要求各级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在保证居民生活正常供应的前提下,积极组织人员,对工业企业的供给管线、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修,以保证工业企业开工的需要。三是注重安全。要求组织相关专家对受损较重的厂房、设备设施进行鉴定,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尽快恢复生产。
蒲正告诉记者:“德阳市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大部分受灾地区的水、电、气、通讯和交通。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德阳市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优惠,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政府将在土地政策方面支持企业尽快复工,优先安排企业建设用地。”
随着一些企业恢复生产,德阳工业经济开始重新“苏醒”。大地震后,德阳二重集团、东方电机、剑南春集团等大型企业陆续开始恢复生产;5月2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12天,东汽德阳基地已全线恢复生产,并与华能集团签订了价值约45亿元的发电机组设备订单,这是地震后东方电气集团签下的最大订单。
据介绍,截止到5月28日,已有1451家企业部分恢复生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17家恢复了生产。
振兴灾区工业
突出产业结构升级
“重建的德阳工业要振兴,其规划和布局尤为重要。”蒲正说,德阳正积极组织企业恢复生产,同时对五小企业进行整合,使其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受损企业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布局和规划也更加合理。
重建企业东汽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地震将不会对东汽履行合约造成太大影响。尽管此次地震对汉旺的汽轮机厂造成毁灭性破坏,但位于德阳的生产设备和厂房受损较轻微。
该负责人还说:“即使没有这场地震,东汽风电等产品在明年也有望取代汽轮机。同时,我们已开始把目光转向那些与我们产品相关联的企业,将一部分产品交由对方完成,而我们只派遣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产品质量。现在企业对通过重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达成共识,主要做法就是不再搞大而全,集中力量发展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从而实现东汽的可持续发展。”
蒲正还告诉记者,德阳还想通过复制工业区的模式来实现产业升级,整体引进产业链,形成集群发展。比如和长三角的园区共同在德阳建园区,德阳可以提供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另外珠三角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转移到德阳来。希望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灾区企业重建工作给予支持。
据介绍,德阳工业3年左右就能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