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都江堰灾民安置点生活井然有序 百姓情绪稳定

大部分居民午饭都不开火,在爱心食堂打饭吃。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大部分居民午饭都不开火,在爱心食堂打饭吃。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安置区内安装了简易的冲凉房。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安置区内安装了简易的冲凉房。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安置点内的居民们已渐渐适应了住帐篷的生活。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安置点内的居民们已渐渐适应了住帐篷的生活。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安置点内体验吃喝拉撒

  □本版撰文 时报特派记者 薛冰

  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陈文杰

  5月29日清晨,都江堰市滨河小区的群众集中安置点显得格外宁静。数千平方米的空地,300多个帐篷,500多户住家、1560多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安置点迎来首场招聘会

  清晨6时,61岁的周群芳早早起了床,掀开帐篷的围帘,捧起一个小锅,锅里装着浅浅的一层米,快步走向两百米外的“自助煮饭区”。

  煮饭区看起来像个菜市场。偌大的篷布下,高高砌起一排排的水泥台,台子上煤气灶一个挨着一个,统一接着管子集中到末端的供气点。在这个公共煮饭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这里做早餐。

  “给家人煮点粥!”多日来,周群芳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特殊时候,有粥吃就不错了,还挑个啥子!”

  周群芳全家有九口人——80岁的母亲,周群芳和老伴,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因为人多,他们家分到的帐篷也是安置点里最大的,有36平方米。帐篷内,五张床用帘布隔开,除了床再无其他家具。“地震后,家回不去了,从里面搬了两张床出来,剩下三张是用木板拼起来的。”周群芳有些伤感。

  周群芳原来的家就位于离帐篷几米外的一片配套住宅小区中,那是两年前盖的新楼。作为失地农民,周群芳一家九口按规定分到了3套、每套面积百余平方米的住房。如今,天天望着外表崭新而楼内裂痕无数的危房,周群芳一家有说不出的失望。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周群芳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要等政府对危房鉴定之后吧。”

  大地震过去10多天了,滨河安置小区内已经开始悄悄孕育着勃勃生机。

  5月28日上午,都江堰市就业局在滨河小区安置点举行震后首场招聘会,40多家企业招聘了2000余名受灾群众。安置区内21岁的小虎应聘了酒吧服务员。这样的招聘会将每周举行。人们对新生活开始了新的期待。

  社区还将增加200人

  安置点入口处,两顶迷彩服颜色的帐篷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安置小区的指挥部。负责该片全面管理的工作的刘大彬主任已经早早的忙碌在岗位上,在他的手下,9个工作人员从早上8点干到次日凌晨一两点。

  据了解,滨河小区安置点是整个都江堰灾区少数的大型危房群众安置点之一。住在这里的人多数都和周群芳家一样,家中房屋并没有完全倒塌。居民们每隔一天就回家拿一些换洗衣服或生活用品。

  整个安置区内共有300多个帐篷,住着500多户1560多口人。居民大多来自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内的金江社区、张家湾新型社区和滨河社区。也有少数投亲靠友的汶川、北川等地的外来灾区群众。整个社区中,有6户人家失去7个亲人。未来几天,这里还会增加200多人。

  安置点的一天

  6:00

  安置点内的妈妈们会来到自助煮饭区为家人做早饭。

  8:00

  来自福建省医疗救援队的主任医师林医生,来到设在安置区的医疗点,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五六点。平均每天接诊病人100多人。

  9:00

  华南师范大学一群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刚刚来到设在安置点内的心理援助工作站,立刻被孩子们围了起来。“老师来了!”孩子们欢呼着。这个由成都市妇联、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联合设立的援助站每天吸引着安置点内百余名儿童。

  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画园、做测试。在志愿者的辅导帮助下,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12:00

  安置区正中心是“爱心食堂”。大部分居民午饭都不开火,在这里打饭吃。午饭12点发放,但11点刚过,饭堂前就已经排起了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孩童。

  “每人每餐四两米饭一两肉,按户领取。”工作人员高喊着“标准”。这里吃饭不要钱,按量供应。饭菜配料全部由成都灾区物资供应部门统一配送,源于社会各界的捐助。“仿佛回到了‘大锅饭’时代。”居民们笑着说。

  19:00

  城市华灯初上之时,安置区内却一片漆黑。帐篷内的人只能依靠户外的几个公共照明灯透过的微弱灯光做事。此时,食堂外却格外热闹,数十人聚在这里,守着一台电视机消磨时光。

  居民爱上矿泉水

  安置区内新装了五六个水龙头,其中一个水龙头还装了过滤器,可以直接饮水。政府每天都会安排水车送水,居民们也可以自己烧水喝。但大多数人嫌麻烦,宁愿喝矿泉水。每隔两天,这里的居民每人会分到两支矿泉水。

  公厕天天消毒

  在安置区的一角,有两个大型公厕和三个流动公厕。简易的铁皮屋,地上的两条坑道,就解决了如厕问题。旁边浴室内,三四台热水器挂在板墙上,几根钢管显得格外简陋。

  “厕所每天有人消毒,也有流水冲刷,比一些偏僻农村的茅厕要好得多。“小区的卫生人员说。

(责任编辑:黄成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