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上帝为何造龙门山

  上帝为何造龙门山

  □ 《记者观察·民声》主笔 汪洋

  ■ 震源

  在汶川地震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龙门山温情脉脉的一面,对于它的狰狞面孔最多停留在书本的认知上,然而人们的善良并没有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

龙门山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善良而改变它的多重性格

  汶川大地震,震源在龙门山地震带映秀,无论是汶川、北川、青川、平武、都江堰、什邡、绵竹、彭州都在这条地震带上。而这些地方在未发生地震前,是公认的旅游风景区,这里不但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有第四冰川勇士大熊猫;这里地处羌藏汉文化交汇点,兼有旅游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地质地貌的多样性,又是道教发源地,是成都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开发带,然而一场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让这个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胜地,成为全国人民心头永远的痛。

  龙门山包括岷山山脉和邛崃山脉,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部,北东—南西走向,从广元到泸定全长500公里,宽30—70公里,是川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生态屏障。

  笔者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冷静揭示这座盘亘在川西高原山脉的神秘面纱。

  龙门山 天下行者的盐

  龙门山曾经是天下旅游者的盐。地处川西高原,是成都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带。

  盐者,岩也。盐是人类的根,做天下的盐,就是做社会栋梁,社会中坚。

  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因为有盐,所以川菜有名,因为有盐,所以川人有味。龙门山的旅游价值,就像盐,需要你去慢慢品味,当你品出味道来,你就懂得为什么龙门山是天下旅游者的盐。

  《马太福音》中基督曾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她再咸?”

  龙门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犹如川妹子或辣或麻,或咸或酸,都是有盐有味,美不美不在于容颜,而在于气质,在于特色。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5种地貌在龙门山有着完美体现,或高耸入云的极高山,或低海拔的盆地,或跌宕起伏的山地,或一马平川的平原,表现得多姿多彩。

  龙门山位于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恰恰是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阶梯(第一阶梯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过渡的区域。

  龙门山脉的鹤鸣山也是道教发源地,道家信仰者朝觐圣地。

  老子说“君子不器”,四川人是“不成器”的,自在逍遥。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

  龙门山是动物乐园:大熊猫这些第四冰川的勇士钟情成都,更钟情龙门山。

  这里有世界级的动物保护区:卧龙大熊猫基地、成都大熊猫基地、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王朗大熊猫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和绿尾虹雉等。

  这里也是民俗文化遗产丰厚的地区,发源于松潘雪山梁子、流经龙门山的岷江,是著名的藏羌藏、羌、回、汉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走廊,文化多元性优势明显。

  龙门山2004年元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独特地貌 推覆构造

  龙门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叫龙山。传说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大禹就诞生在龙门山。为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又称龙门山。

  龙门山从北西向南东大抵可以分出明显的四类地貌单元:高山区:海拔3500—4984m,分布于绵竹、什邡、彭州的后山区,为九顶山主脊,由于数座过4000m的山峰组成,为典型的冰蚀地貌区;中山区:海拔1500—3500m,为冰川与流水混合作用的产物,悬崖、飞瀑、铁水是其特色,植被、动物群丰富;低山区:即龙门山前地带,海拔1000—1500m,为流水改造而成,山头浑园,山坡宽缓;丘陵—台地区:海拔600—1000m,为阶梯、斜坡与平原相接,多见于河沟出山口附近。

  龙门山著名的“飞来峰”群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美国的科迪勒拉山造山带齐名,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推覆构造的热点;古老的“彭灌杂岩体”,被誉为“自然科学宝库”、“地质科学迷宫”,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地震带断裂特征

  龙门山构造发展大致可分为古生代以前时期、印支运动时期和喜马拉雅时期三个阶段。由于印度洋板块陆壳与欧亚板块强烈顶撞,产生的强大推挤力使龙门山断裂带发生大规模的逆掩推覆构造变形,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地壳物质的横向蠕散,龙门山断裂带成为川青断块的东南边界。

  龙门山断裂带南起于四川泸定、天全县一带,向北东延伸经都江堰、江油、广元进入陕西勉县一带,全长约500km,宽40~50km。在大地构造性质上历来作为地槽、地台的过渡带,由于龙门山地区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较弱,因而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地台性质。

  龙门山前山带发育了多条断裂,断裂多为W倾的犁式逆断层。前山带发育3条主干断裂,分别为白水河断裂、锦江口一通济场断裂和关口断裂,它们的断裂特征直接影响本区的构造格局。

  白水河断裂:白水河断裂属于映秀一北川断裂带的一部分,是龙门山前缘推覆构造带的西部边界,为一条规模宏大的逆冲断裂构造带。白水河断裂作为映秀一北川推覆构造带的主滑动面断裂,断面总体倾向NW,倾角上陡下缓,断裂的北西盘(上盘)为晋宁一澄江期花岗岩,断裂的东南盘(下盘)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其间夹有由震旦系火山岩组成的构造片呈长透镜体产于断裂带中。断裂以韧性剪切带为主要特征,但在断裂带前锋有构造角砾岩为标志的脆性变形,表明从深层到浅层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

  北川映秀是这次地震中心,破坏最为严重,有专家提议这次地震应该叫映秀北川大地震,是有一定道理的。

  锦江口一通济场断裂:锦江口一通济场断裂属于彭灌断裂带的中段部分,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缘,在地表主要为一系列走向NE,平行龙门山主体构造排列的断层构成,由北而南,由断续延展、尖灭再现,过渡为集中统一、延续性好的断裂带。

  关口断裂:关口断裂(即汉旺一都江堰大断裂)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缘,本区仅是该断裂的中部,以关口断裂称谓,是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龙门山后山断裂主要由青川-平武断裂、茂县-汶川断裂和耿达-陇东等断裂组成,其中茂县-汶川断裂总体走向北30°~50°东,倾向北西,倾角50°~70°,断层破碎带宽10~15m不等,断裂总体呈现右旋滑动性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3条主要主干断裂都具有第四纪活动性,虽然3条断裂在中、晚更新世都有过活动,但总体显示龙门山断裂中南段最新。

  历史上的地震记载

  这次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断裂带300公里,破坏性空前,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在龙门山地震记录上也是空前的。

  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

  公元前26年四川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直到1999年9月14日绵竹5.0级地震发生前,沿龙门山前山断裂,曾发生过4次中强地震。最大一次是1970年2月24日大邑西6.2级地震,在大邑长石坝附近的极震区地表产生了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的地裂缝,以北东向的地裂缝为主,长数十米,一般宽1~2cm,个别宽达60~80cm。

  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曾发生过十余次4级以上地震,其中2次5级地震和1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宝兴-北川段,即1597年2月14日北川5级地震,1913年8月18日江油5级地震,而以1958年2月8日北川6.2级地震强度最大,该次地震在极震区出现了北东向延伸的地裂缝。值得指出的是,1976年8月23日松潘-平武7.2级地震时,在北川县城与绵竹清平乡间的太平场坛子山一带出现高烈度异常区,在此烈度异常区内产生一条走向北东的地裂缝,呈雁行排列,最宽达5cm,长200m,斜截山梁,裂缝走向正好与该断裂走向一致,这些迹象表明,北川-绵竹清平一段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的最强活动段。

  沿龙门山后山断裂带,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5次,即1488年9月16日茂县一带5.5级地震,1610年3月13日平武东5.5级地震,1657年4月21日汶川6.5级地震,1748年2月23日汶川5.75 级地震和1933年10月15日茂县北5.75 级地震。这些中强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茂县、汶川、映秀一段。

  在汶川地震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龙门山温情脉脉的一面,对于它的狰狞面孔最多停留在书本的认知上,然而人们的善良并没有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龙门山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善良而改变它的多重性格。

  

(责任编辑:黄成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