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绵阳市进行了唐家山堰塞湖发生险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撤离。截至晚上7点,三分之一溃坝方案涉及的城区群众悉数迁往安全地带。晚上8点,公安和民兵在城区搜寻完毕,将此前没有撤离的个别居民带上高地。
在绵阳大撤离过程中,本报记者分赴绵阳市的两个居民小区,跟随居民前往安全地带。
记者发现,老人成为了撤离过程中最需要照顾的群体,各方面都在努力保障老人在这段时期的生活。
千名士兵参与护卫
昨天下午3点,绵阳市游仙区撤离动员大会开始。此次20万绵阳人大撤离行动中,该区要撤离8万人,是绵阳城区里人数最多的一个区。
游仙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指挥部第一号指挥长令,游仙区必须在当天把80046名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撤离时间为16:00至19:00。19:00过后,公安和民兵要在整个城区搜寻未撤人员,确保泄洪水位线以下的地区成为一片“无人区”。为此,共有1000名士兵投入了该区的撤离行动。在公安、武警等各支力量的配合下,他们必须确保所有居民一个也不能少。
在区政府大院内,记者看到了地震后已成为危房的区政府大楼。大楼的墙壁上画着三道红线,第一条红线旁写着“1”,距地面有近2米高;第二条红线旁写着“2”,近4米高;第三条红线旁写着一个大大的“全”字,约有8米高。据了解,这三条线分别是唐家山堰塞湖1/3溃坝、1/2溃坝、全溃坝时政府大楼所在地的水位线。救灾指挥部水利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80046名居民撤离,是为了应对1/3溃坝,1/2溃坝则要撤离93327人,全溃坝须撤离130486人。
腿疾孤老住进旅馆
昨天下午4点,游仙区8万居民大撤离开始。记者随当地公安来到了温馨小区。在此次撤离中,温馨小区显得有些特殊。这个社区的居民都是从老城区搬过的,老人很多。小区内还有一个托老所,都是孤寡老人。因此,如何动员、帮助这些老人搬迁,成了撤离工作人员面对的一道坎。
在温馨小区门口,几十名福州特警人员列队站立。此外,十几名士兵、多名当地公安执法人员也来到了现场。在社区居委会主任陈邦贵的指引下,他们都进入了社区,挨家挨户开始搜索,帮助老人撤离。
宋大娘是温馨小区的一个孤老,为了说服她搬离,陈邦贵主任不知花了多少工夫。76岁的宋大娘说,自己已经活够了,洪水来了淹死没关系,她就是不想离开小区。于是,从几天前动员令下达后,陈邦贵就一直上门“游说”,最终发现了宋大娘心里的结。原来,宋大娘腿有残疾,长期瘫痪在床,她怕搬到山上住进帐篷后,生活会很不方便。得知这个情况后,社区居委会开始想办法,最终联系到了附近一座山上的旅馆———平安旅社,让老人搬那儿去住。听到这个消息,宋大娘终于同意配合撤离人员,进行转移。
老人集体上山避险
绵阳市游仙区的富乐小区是当地老人的聚集地。昨天下午3时起,一直留在小区中的老人在当地民兵的搀扶下,拖着能支撑三天的口粮和简单的被子衣物,不舍地从家中走出,登上开往安置点的专车。
富乐小区原定的安置点,在离当地30分钟车程的白云洞,考虑到老人较多,区政府特别协调,将他们安置在近一些的富乐山。一阵颠簸后,车停在了富乐山的半山腰上,老人们被要求下车休息,等候统一分配帐篷的指令。
帐篷中成立“养老院”
富乐小区所在的洋家坝东街社区主任周建国说,这一住起码就是三天,也有可能时间会更长。这里的215顶帐篷最终要住进3000多人,这意味着每一顶帐篷里要住上12至15人,让他为难的是,如何照顾好小区里的几位老人。
由于富乐小区的这部分居民,是受“照顾”才来得这里。他们用的20顶帐篷是从隔壁的李杜祠社区匀出来的。隔壁李杜祠社区的何清华主任也面临难处:“我们整个社区有一万多人都要安置,光这里的帐篷都不够住。”
正在这时,四川叙永县人武部支援灾区的一支小分队背着李杜祠社区老年公寓里的21名孤寡老人来到了安置点,老人们住的帐篷就是位置最好的两个。见此机会,周建国和富乐小区的几位居民赶紧上前协调,最终,几位富乐小区老人换到了较好的帐篷,一个安置点的“帐篷养老院”就此成立了。
周主任告诉记者,老人的内心一般都害怕孤独,渴望融入家庭,集中安置有助于他们度过这段艰苦的时间。(特派记者 俞陶然 韩垒摄影周斌四川绵阳报道)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