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小伙闭关两年
做了一件瓷器专家都称奇的事
让龙泉青瓷第一次唱出歌
1、2、3、4、5、6、7……透过电话话筒,一串清脆的音符灌进我的耳朵。
“调音师说,符合打击乐的音质标准。
当龙泉青瓷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站在这些瓷器前时,眼中流露的不仅仅是惊讶。或许,王军港在龙泉青瓷创新的历史中,已经被记录。
一个永远不开门的地方
龙泉,双渔瓷庄。
瓷庄展厅里,这几天多了一样作品——历史上第一套龙泉青瓷乐器。
这些青瓷烧制的宝贝,悬挂起来花费了好多天的工夫。整套乐器由四部分构成,包括:瓷编钟、瓷管钟、瓷磬、瓷罄。另外,他还仿制出了埙、笛、箫等吹奏乐器。“一共有100多件。”
远远望去,青瓷编钟的表面泛出耀眼的光泽,随即收敛,隐藏于釉彩之下,28个编钟宛如碧玉一般,坚实而又温暖地立在那里。轻敲一声,叮……不似青铜编钟那样凝重肃穆的音色,倒有几分悠扬清越的味道。
目力所及,一件青瓷埙陈于根雕之上,和陶埙相比,多了些傲然的气质,就不知一旦鼓吹,是否同样幽深绵长?
这里是一个24小时都不会开门的地方,从2006年起,王军港在此度过了700多天。
除了出访,他每天只做一件事情:烧制青瓷乐器。
买回来的乐器全被砸掉
龙泉青瓷的烧制已从深山搬到工业园区,用上了煤气窑——甚至有全电脑控温设备。即便如此,一个小伙子成天面对着1300℃的高温,还是让人难以想象。
从选料、配方、成型、上釉到烧成,他不断重复着近百道工序,“所有的工人都辞掉了,算我就剩了两个。”
“我怎样做出青瓷乐器?”王军港说,只有一个字:砸!
萌发创作龙泉青瓷乐器的想法,是在2006年。之后,王军港放弃了一切赚钱的机会,走遍全国,到大大小小的乐器厂去学习。
“先是买回乐器,然后砸掉,分解,按尺寸做坯。”他说,每件乐器都被他这样毁过。依样画葫芦的瓷乐器烧出来了,调音,“音不准,砸了再烧。”
不为人所知的困难
小伙子请来了专业的调音师,辨听音准,“沏一壶茶,大家坐到一起,就听我这瓷器的声音。”后来,他买了专业的调音器调试音色。
“龙泉瓷被称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我就想挖掘这声如磬的特点。”
同样是瓷,龙泉青瓷和其他瓷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龙泉瓷讲究釉,以釉为美,这就增加了烧制乐器的难度。”王军港说,瓷胎、釉的厚薄,都会影响到乐器的音质,这也是最困难的地方。
“青瓷的收缩比例很大,容易变形,不好烧制,目前还只能做出打击乐器,弦乐器几乎不可能。我正在尝试烧制二胡,难度不小……”
他是对青瓷传统的创新和突破
王军港的人生轨迹,和同龄人太不一样。15岁,他就开始学烧青瓷,“我的工龄可不短了”。
他有天赋。2002年,龙泉中等职业学校把王军港送到福建德化陶瓷技术学院进修,他创作的《天球》手拉坯卖出26万元的高价(注:手拉坯是一种制作陶瓷器的传统手法,将泥料放在旋台上,在旋转中用手拉制及控制坯体,坯体上螺纹隐现)。
“他的作品,是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上的创新和突破。”看罢王军港隐瞒两年之后的成果,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洪声保说,“整套作品既呈现了浙江龙泉青瓷的观赏美感,又富有瓷器独特的音乐效果。”
洪声保介绍,下个月,龙泉将举办浙江省中青年青瓷创新评比,王军港的青瓷乐器将得到一次专业检验。
(记者 魏孔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