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行动”的学校为何屹立不倒?
——“苗圃行动”义务总干事梁建华专访
□实习生吴冰清
这次地震中,最让人揪心的是众多校舍倒塌,学生和教师死难。但是香港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在四川所建造的61所学校却屹立不倒,包括建于阿坝州震中附近的6所学校。
|
以促进中国教育为宗旨的“苗圃行动”,如何能保证校舍的建筑质量?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总干事梁建华。
61所学校都没有倒塌
南方周末:苗圃学校在这次地震中的情况如何?
梁建华:我们这两个星期都在了解当地情况,在四川我们资助了61所学校,都是乡村小学,这61所学校都没有倒塌,也没有老师、学生受伤。有6所学校在阿坝州,靠近震中,我们和当地教育局联系,其中3所学校,出现裂缝较大,一个是在松潘,另两个在黑水和小金。重灾区没有我们建的学校。
我们在甘肃建了20多所,其中有7所是在文县,4所是建成的,3所是在建的。文县有3所建好的学校有较大的裂缝。我们和县教育局联系,他们也没有报告学校有结构上的问题。
文县受灾面积大,全县390多所学校都受到了灾害,我们这7所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受灾情况轻微。
南方周末:苗圃是如何选择校址的?
梁建华:我们因为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就和当地教育局的官员沟通联系,由县教育局推荐哪一个学校需要援建。收到材料后我们就派工作组,到当地和县教育局官员一块下乡了解学校的情况,核实学生人数,了解一下当地的经济状况是怎么样。我们不是当场决定的。我们收集好学校资料,拍了照片,拿了问卷之后,就返回香港。由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决定这个学校需不需要重建。开会同意之后,通过电话、传真通知县教育局。
我们商量好之后,他们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设计图纸,一定要是县级以上的设计院,他们就有质量的保证了。2000年以后国家就规定了,图纸设计院是要负全责。建筑物如果出现问题,设计院就要被问责。
拿到图纸后,我们在香港再找熟悉工程的义工,建立工程小组,针对图纸进行审议。看里面有没有我们能发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向县教育局提出来。
我们提出的问题其实是环境方面比较多。例如学校选址是否合理,如果选在河边,河流泛滥怎么办?再如学校靠近山坡,那它有没有一个防滑坡的设计?一般来说在学校结构上,我们工程小组都没有多大意见。
其实经过香港工程师来看图,对当地也是一个严谨的要求了。开始就给县教育局一种感受,我们对工程要求严格。我们还和县教育局签协议,协议附件就是图纸、预算等等。之后我们先付一半工程款,县教育局找建工队来施工。等学校建好了,通过验收了,再通知我们。这时我们再要求县政府出具质检证明,证明新建筑物是合格和可以使用。看到这个质检证明,再加上审计部门出的审计报告。我们还要看它的总费用和原来的预算是否有很大的差别。
收到审计报告和验收报告后,我们再派工作组到当地现场去验收。验收合格了,再付另外一半钱。当然也不可能每一趟都有工程人员去验收,而且验收时也不可能把墙壁弄开再去检验,所以施工质量还是靠当地县政府相关部门去抽查。其实这个过程还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呢?我们现在就要求工程小组把意见给我们,将来还需要再改善。
南方周末:在建设过程中,有没有考虑教室的抗震标准?
梁建华:设计院在设计的时候也把学校是否在地震带之上等因素考虑进去,如果他要设计抗震的,那抗震是几度的,都要考虑进去。
“县教育局都给我们催烦了”
南方周末:怎么确保建筑质量?梁建华: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点都有专人去监督,所以还是监管关键工序。总的来说县政府批出的验收报告,他们要对这个负责。我们虽然要求县教育局在建设过程中定期提供一个报告,但这个还是执行得不好,因为这个要靠县教育局下乡到学校里面去了解,还要拍照,执行上就没能完全落实。
我们还要再请教工程小组,在一些关键工序上,要求当地提供相关报告给我们。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做化验,混凝土的比例在设计的时候有要求的。要求施工队把样本交上来,进行化验,这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县教育局都给我们催烦了,他听到我们的电话都怕了,都避开了。主要是催他们对工程小组提的意见,设计院有没有反馈意见啊,验收报告啊,审计报告啊。现在来看这些还是值得的,虽然当时觉得挺烦的。
南方周末:这次地震学校损毁严重,你们认为原因是什么?
梁建华:非常复杂的。把它看成豆腐渣工程呢,可能也以偏概全。城乡建设部的部长到灾区,回北京开会,回答记者的提问,他就说了政府要去查处工程质量。如果有不合格的要问责,这个都说得很清楚明白。所以关于工程质量由相关政府部门来鉴定,总比我们民间组织来说更好一些。
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国家在80年代推行“义务教育法”时,没有很大的财政投入,把办学责任摊分到县和乡一级政府部门。当时还有乡教育附加费,就把这个费用加到农民的上面去,当时叫“人民教育人民办”。还有一个任务是要在2000年时“普九”,所以县、乡政府的工作量非常重,要建一批校舍来让学生有地方上学。当时要求没有现在严格,如果交给乡一级来负责,可以想象会有什么情况。现在回头来看,有很多工作要重新排查。
南方周末:善款是如何使用的,怎样监督做到透明?
梁建华:善款的使用一个是公开募款的,全部用来助学,行政费用我们再筹集。这个是争取捐款人信任的一个制度。其实这对我们的发展也带来了限制。另外,我们把善款用在什么地方都在年报上公开,都可以在网上下载。每年7月到次年6月是我们财政年度,结束时我们会找一家国际认可的会计公司来审计。审计报告也附在我们的年报里面。“苗圃”能够让捐款人放心的就是我们过去十五年做出来的,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去监管一个学校的建筑过程,能够保证学校有质量。
我们的制度是不断改良的,刚开始建学校时要求拿图纸,但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工程小组去审图纸。1997年,我们发现建好的学校有一些质量问题。后来就采纳了工程人员的意见,成立了一个工程小组,去审图纸。后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提高了。工程图纸和建设施工都要终身负责,是2000年以后提出来的要求。
来源: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