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我们的亲兄弟”
——重庆各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夏一仁 ★罗常虎 曾娟 湛南蓉/重庆报道
历史,将永远铭记2008年5月12日28分。那一刻,山崩地裂,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
市委书记薄熙来:
支援物资要“多”、“快”、“好”、“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共重庆市委紧急召开了常委会和全市电视电话会,进一步动员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四川是我们的亲兄弟、好邻居,他们的灾情就是重庆的灾情,我们一定要响应中央号召,全力以赴、不惜代价给予支持,为四川解难,为中央分忧。他强调,各种支援物资,一是数量要“多”,二是速度要“快”,三是质量要“好”,四是用途要“准”。
13日14时,由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亲自督导指挥,5辆满载100台汽油机、100万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22万元的蜡烛等应急救灾物资的军用大卡车,从市民政局出发,开赴四川汶川灾区。
据悉,这是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重庆运往灾区的首批救灾物资,也是全国各省市中最早运抵灾区的物资。
随即,第二批价值439.64万元的救灾物资于14日凌晨1时许,连夜运往四川灾区。19辆满载药品、棉被和蜡烛等应急救灾物资的大卡车,经过7个多小时的冒雨跋涉,于14日8时左右抵达四川。
14下午,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王鸿举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全市3200万人民向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和灾区人民发去了慰问信,表达了重庆人民对这次自然灾害的关切之情。
18日,市长王鸿举前往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亲切看望慰问了转移重庆市治疗的四川地震伤员。
王鸿举说,重庆要用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来全力救治这些伤员,用一切可能的办法,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王鸿举对这些转移来渝治疗的四川地震伤员表示,重庆人民会像当年后方支援解放军作战一样,尽全力援助四川灾区。
“5月18日,为更好地做好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重庆市民政局刘涛局长带领相关人员在四川省民政厅设立援川抗震救灾工作联络站。”重庆市民政局信息中心蒲治华主任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们也是第一个在四川省设立援川抗震救灾工作联络站的省市”。
截止5月27日12时,“重庆民政四川受灾群众救助站”累计救助来渝四川受灾群众2020人。
市卫生局:
接收伤员数量创最高纪录
汶川地震后,在北京出差的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立即电话指示卫生系统做好震后医疗救援工作,要求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做好支援四川准备和预防警惕余震工作。全市卫生之力,倾情倾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
地震当晚11时,市卫生局组织了101名来自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及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血液中心与三所市级医疗单位的专家赶赴灾区。
5月12日晚,重医一院奔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急救医疗队正式出发,全体在院领导及职能处室负责人为他们壮行助威。院长任国胜和党组书记付仲学到信勉励急救医疗队,以最快的速度送上重庆人民对重灾区兄弟姐妹的关怀!
从5月18日凌晨至18日23时50分,重庆市全天累计接收15批四川灾区伤员,伤员数量达到1063名。市卫生局周英杰副局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接收伤员最多、接收外地伤员最多的一天,创下了我市卫生系统有史以来接收伤员最高纪录。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有伤员转送过来。”周英杰表示,市卫生局将根据灾区医疗需求,全力保障灾区伤员转运重庆市,最快速度得到高效治疗。据了解,目前被转送抵渝的伤员主要为骨折、脑外、多发和复合伤,不但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也将在3个月以上。
14日下午,重庆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克佳带领的市卫生局救灾医疗队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救援小组,乘坐冲锋舟水路向汶川映秀镇进发。该支救灾医疗队成为首支进入映秀镇的医疗救援队伍。
“我们救了4个被埋超过100小时的伤员,已经成功转移到后方。”25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作为第一个开进震中映秀镇的远程会诊车,首次与后方医院成功实现通话对接。
在西南医院远程医疗信息中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远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旋口中学校门前的远程会车上,西南医院副院长吴军,通过视频,向医院院长李景波、政委陈征友,详细地汇报了医疗队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工作开展情况。
吴军副院长通过视频说道:“在映秀镇,我们积极救治了4名被埋超过100小时的伤员,并通过直升飞机成功向后方转移。”
据介绍,远程会诊车到达抗震救灾一线后,不仅可实现信息上的互联互通,实现对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有力指导、高效指挥和精确保障,更重要的是,可对重、危伤病员实行远程会诊,有效救治伤员。
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市卫生系统反应迅速,创造了6项全国第一:是全国第一支支援四川灾区的省外医疗救援队,第一支军地联合派遣的医疗队,第一支到达灾区的疾控防疫队,第一支到达震中映秀镇的医疗卫生救援队,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卫生监督队,第一个大批量接收转运伤员救治的省市。
重庆企业界:出钱又出力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之后,重庆建工集团立即组织抗震就灾突击队赶赴汶川。5月14日下午2时30分,这支由126台大中小型机械设备和184名成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从重庆出发,火速开赴重灾区,成为国内第一支进入重灾区的大型重装备机械化队伍。
从15号到达灾区以来,建工集团抢险突击队发扬建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以实际行动让灾区人民深切感悟“巴山蜀水,手足情深”,为灾区人民稳定人心、增强信心、树立战胜灾害的决心和勇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5月14~20日7天时间里,建工抢险突击队在安县和北川配合部队成功救出17名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其中幸存者4名);在江油、雎水、茶坪、青川等高危地段抢修道路30公里,为部队救援和受灾群众打通生命通道; 成功修复安县老城自来水厂,使上万群众终获饮水保障;利用专业设备疏通救护通道、抢修安县老县城紧急物资转运场、完成40余处灾民危房拆除任务、为受灾群众抢出部分财产和物资、紧急抢修江油通往北川的涵洞桥梁。
与此同时,建工集团也在后方积极组织员工为灾区人民爱心捐款活动。截止到5月20日,全集团收到爱心捐款合计1435226元,准备为灾区修建震不垮的“重庆建工希望小学”。数百名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献血活动,还有许多员工报名领养或助养灾区孤儿。
在重庆保险业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华泰产险、天安保险、中华联合、太平保险、安邦产险、太保寿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生命人寿等12家公司的重庆分公司紧急向灾区提供帐篷、矿泉水、方便食品、发电机和消毒药品等救灾物资。自重庆保监局发出向灾区捐款倡议书以来,重庆保险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0多万元。
中美大都会人寿目前已捐出人民币130多万元用于抗震救灾。 中美大都会人寿北京运营中心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员工捐款人民币17多万元。 成立仅三年的中美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向重庆渝中区慈善会捐赠员工个人捐款合计人民币5万多元。
四川重现“重庆村”
5月15日下午,重庆市南岸区区委书记张季、区长刘宝亚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帮助灾区人民就地安置,提出了由南岸区出资,向灾区人民捐建活动板房1万平方米的方案。
5月16日,捐建实施方案得到重庆市建委专家的认可。
5月17日,重庆市政府全权委托南岸区政府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灾区人民捐建活动板房,并负责组织力量进行施工建设。当天下午,由南岸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朱维带队,区建委、区民政局、中建五局组成的捐建队伍立即赶赴灾区。14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满载着25辆救援物资和30多台施工设备,带着重庆人民支援四川兄弟的赤诚之心,在支援灾区的绿色通道上一路急奔!
为保证捐建房的顺利建设,19日,南岸区又增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现场施工人员已增至近400人,进一步加快了活动板房的建设速度。18日完成了第一批10套240平方米活动板房的建设。到5月24日晚,完成了全部1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标志着重庆市捐建四川灾区的首批活动板房顺利完工。
27日下午2点,在都江堰市重庆抗震安置房建设现场,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代表重庆市政府,向四川省都江堰市灾区正式移交了重庆市首批捐建的500套、1万平方米抗震安置房,供受灾群众过渡期间居住。
此次捐建的活动板房,主要集中在都江堰市胥家镇高家桥村,板房集中区占地面积300多亩,每户房子约为20平方米,为单层钢结构,可使用1至3年,配有床具、卧具、灶具等生活用品,水、电、气齐全,集中配备了公共卫生间(包括浴室)和灶台。活动板房采取四合院布局,便于入住的灾民相互沟通交流,周围进行了绿化硬化,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当地灾民都亲切地称之为“重庆村”。
截至27日15时,重庆市运抵四川灾区的简易活动板房材料累计已达38110平方米,安装完成965套1553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