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当时从废墟里营救郎铮的3名解放军官兵和《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拿着那张著名的“敬礼”放大照片,专程从四川赶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看望郎铮,并祝他“六一”儿童节快乐。小郎铮再次举起右手向叔叔们敬礼。本报记者 阮班慧摄 |
谢恩人 “敬礼娃娃”再敬礼
昨日,当时从废墟里营救郎铮的3名解放军官兵和《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拿着那张著名的“敬礼”放大照片,专程从四川赶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看望郎铮,并祝他“六一”儿童节快乐
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一片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这张照片公布后,这个小男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6月1日,拍摄这张照片的《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拿着那张“敬礼”的放大照片,与当时从废墟里营救郎铮的3名解放军官兵,专程从四川赶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看望郎铮,并祝他“六一”儿童节快乐。
杨卫华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现场目击情况和他当时拍这张照片详细过程。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炮兵营副营长郑宗兴,战士陈德永、李帅介绍了营救郎铮的详细经过。
敬礼照片成小郎铮节日礼物
昨天上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汶川大地震纪录片的拍摄小组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拍摄以“芭蕾舞女孩”李月、“敬礼小男孩”郎铮为代表的被救伤员被转移到“后方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的镜头。
12时25分,拍摄小组的队伍中,一名上身着黄色T恤、下身穿灰色穿运动裤、脚穿登山鞋,背着一个黑色背包,脖子上挂着一台照相机的瘦高个中年男子出现在一楼大厅内。他的衣着打扮和拍摄小组人员截然不同。
尤其是他手中捧着一幅“敬礼娃娃”郎铮被救时给解放军敬礼的放大照片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照片上用黑色签字别分别写着郑宗兴、陈龙、杨卫华、唐宝连、陈德永、时天蚺、李帅、杨民、安国荣的名字。记者迅速走过去询问情况,该男子说,他叫杨卫华,是《绵阳晚报》记者,专程给小郎铮赠送“六一”儿童节特别礼物来了。照片上的人名都是当时营救小郎铮的解放军官兵的签名,与他一起来的只有3名代表。
13时20分,记者随杨卫华和解放军官兵来到郎铮的病房时,郎铮正坐在床上看书,一看见杨卫华,他突然抬起右手指着对方说:“杨叔叔,你是杨叔叔。”杨卫华快步走到床边,把手中的照片递到郎铮面前说:“认识照片上的人吗?”郎铮笑呵呵地用手一边指着照片上的人物,一边说:“这是郎铮,这是解放军叔叔,这也是解放军叔叔……”
随后,杨卫华等人从提包里掏出玩具汽车、沙滩作训服、布艺小熊等礼物堆放在郎铮面前,而郎铮调皮地用脚将这些礼品全部蹬到一边。转过身去望着自己从废墟中被救出来时给解放军敬礼的照片,指着自己的图像向大家不停地说,“这是郎铮,郎铮胳膊破了……”
郎铮的妈妈吴晓红说,她没有想到,给郎铮留下这个珍贵瞬间的记者和营救郎铮的解放军会出现在病房里,这对郎铮来说,是今年这个“六一”儿童节收到的最好的、最特殊的礼物,她代表他们全家对大家表示感谢。
记者杨卫华讲述拍照前后细节
5月13日7时许,《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随部队来到已经变成废墟的北川县曲山幼儿园营救现场,突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声。杨卫华说,由于到处都是倒塌的水泥楼板和混凝土块,加上不断发生的余震造成周围还没有坍塌的墙体不断传来阵阵“咯吱”声,使得人的全身毛骨悚然。他当时一边用手电向废墟中照去,一边大喊:“你能看到光了吗?”可废墟中没有回答,只有哭声。他赶紧和一同赶到现场的几名解放军战士用手刨挖废墟,用劈柴刀砍钢筋。
8时许,他们终于看见一名平躺在废墟中,左臂被水泥楼板死死压住的小男孩。孩子满脸是土,鼻孔、嘴巴里都是混凝土渣子,神情显得极其惊恐。一名解放军战士把小拇指伸进孩子的嘴里掏出混凝土渣子后,他用瓶盖倒了一盖子随身携带的葡萄糖水,孩子喝了一口说,“很甜,还要喝。”他一连给孩子往嘴里倒了4盖子葡萄糖水,加上解放军战士不停和他说话,孩子的情绪慢慢平稳下来。孩子说,他叫郎铮,今年3岁,他爸爸是一名警察。
上午10时许,解放军把小孩子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当把孩子抱到担架上从废墟的一个高台子上往下抬的过程中,他不停按下照相机快门,当听到现场的人们都高兴得呼喊时,他从镜头里发现孩子正在给解放军敬礼,他立即按下了快门。获救的小郎铮很快被送到绵阳404医院接受治疗。返回报社后,《绵阳晚报》于5月14日刊登了被救小男孩敬礼的照片,瞬间引起全国人们的关注。
3名解放军细述营救过程
地震发生后,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炮兵营是进入北川展开救援的第一支部队,副营长郑宗兴带领队伍组织和营救了“敬礼小男孩”郎铮和“芭蕾舞女孩”李月。郑宗兴说,由于前方目前的任务很重,当时营救郎铮的其他官兵不能亲自赶到西安,他和战士陈德永、李帅有幸成了为郎铮过“六一”儿童节的代表。
5月13日早上发现郎铮后,大家不停和郎铮交流,用手刨掉郎铮身边的混凝土渣子后,大家又设法抬起压在孩子身上的水泥楼板,但郎铮刚被抱出的那一刻,却突然大哭起来。一名战士小心地用木板和绷带简单地给郎铮包扎了胳膊,另一名战士又给郎铮递来了矿泉水,孩子咕咚咕咚地喝完半瓶水后,哭声终于停了下来。战士们小心地把他放在一块木板上,抬起这个简易担架。就在这时,让所有人落泪的场景出现了:小郎铮挣扎着举起了右手臂,虚弱而又执著地向救他的解放军官兵敬了一个礼……
本报记者 李永利 实习生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