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北“共富样本”遭遇考验
《望东方周刊》记者肖强、蒋跃生,特约撰稿朱洁 / 江苏江阴、靖江报道
一国三公,谁都来罚款,谁都不解决问题
江苏人提到长江心情很复杂,一省之内长江两岸,苏南富庶,苏北落后,既是不得不面对的落差,也是江苏从上到下都急于改变的现实。
|
要走向共同富裕,就得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2001年,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勇于制度创新,提出了“跨江联动”战略,开创出一种先富带动后富的新模式,让苏北地区“对内开放、引进内资”, 吸引苏南资本向内转移;苏北出地、出人,苏南出钱、出技术,共建经济开发区。
七年来,这个对中国走共同富裕、协调发展道路颇有实验意味的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本刊选取江苏“跨江联动”第一园——江阴与靖江合作的“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样本,看一看它的得失成败。
苏南企业渡江
江阴与靖江被选中,在“跨江联动”中作为第一对入了“洞房”,是因为江阴和靖江这两个并立于长江两岸的城市,可谓苏南苏北差异的典型。
靖江与江阴,“同饮一江水、同走一座桥、同说一方言”,说不上谁比谁更靠近大海,谁更靠近内陆,可是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却是有目共睹。江阴有1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当地乡镇企业通过“二次创业”,初步实现了国际化、集团化、集约化,已经有11家公司上市,精工机械、高档家电、精细化工、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等产业板块在全国名列前茅;可一江之隔的靖江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业也很单一。2007年,江阴实现财政收入将近200亿,是靖江的6倍。
当地区域经济研究者易耀秋教授认为,地处苏北的靖江,丧失了按梯度发展规律接收产业转移机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长江的地理阻隔这样简单。深层原因是靖江行政上隶属泰州,而江阴隶属无锡,各自的行政中心确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今日两地的巨大差异。
时至21世纪,苏南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成了苏北发展的机遇。江阴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所剩无几,开发区东区土地已经用完。2001年起,江阴已开始向苏北购买用地指标。
发展的共同渴望,使两地一拍即合。2002年8月8日,江阴与靖江共同签署了《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联合开发备忘录》。2003年2月15日,《关于建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协议出台》,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原则,成立一个资金、土地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开发园区。
《协议》约定,靖江市提供60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江阴经济开发区在靖江注册成立投资公司为平台招商引资。江阴、靖江两市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10年内,两市都不从园区提取投资收益,收益全部留在园区内滚动发展;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园区内经济事务由江阴负责,社会事务由靖江委托园区管理;以江阴方面为主成立园区管委会,靖江方面设立办事处。
“开发园区的定位是搞造船、特种冶金、汽车零配件制造三大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倪建成向《望东方周刊》介绍,“在这三个产业上,靖江的土地、岸线和劳动力优势明显,而江阴则在经营观念、管理人才、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双方禀赋差异明显,优势互补,这是我们能够实现跨江联动的基础。”
企业是不爱听大道理的,对他们来说,有实惠的地方他们才会去。为了吸引江阴企业北上,园区的税收政策相当优厚。园区财政局局长张海红向本刊记者介绍,开发区成立的前5年,园区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投产两年内免收所得税,此后三年所得税减半。
要进一步发展遭遇土地、环境容量瓶颈的企业江阴长博公司、江阴中燃公司、江阴双良集团、江阴海澜、扬子江船厂纷纷向园区伸出了橄榄枝。
“2007年,园区财政收入已达到1.07亿元;2008年预计全年收入1.6亿到2亿元;2007年园区的经济总量达到50亿,整个靖江一共才350亿。”靖江园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林嵩向本刊记者介绍说。
江北“小租界”
2002年跟随园区一同北上的江阴人,亲眼目睹了靖江的变化。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破破烂烂的,街上连一辆小汽车也没有,一家像样的饭馆都没有。2003年靖江城里跑的最多的是三轮车,就那个还是浙江人承包的,随时都有闯红灯的。”从江阴过来的园区主任助理吴群力回忆说, “现在,靖江国际大酒店那个著名的烂尾楼,成了靖江最好的酒店。三轮车消失了,交通秩序也好多了。”
另一位江阴来的园区主任助理倪建成开玩笑说,“在人家的地盘上搞开发是没有先例的。有靖江人说,我们搞的就像过去的租界。”
靖江市副市长钱进华对“租界”一说做了一番解释:“开始靖江人认为这是江阴在作秀,对园区能不能成功持怀疑态度,老百姓观望、猜疑、甚至是看笑话的都有。”“共建园区带来真金白银,促使靖江人上上下下观念发生大转变。如今大家对跨江联动的意见高度一致。原来靖江人认为我们圈了他们一块地,江阴人认为自己少了一群优质企业,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实际上大家都多了一块。”
听到钱市长的夸奖,吴群力回应说,“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我们不来,靖江还是会发展,不过可能变化没有这么快,紧迫感没有那么强。”
而北上,也是江阴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吴群力说,“比如,扬子江船厂没有靖江园区这个平台,没有土地、岸线为基础,不可能进入全国前10强,也不可能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钱进华认为,跨江联动给靖江带来的不光是物质财富。共建园区延伸的产业链,刺激靖江的私有经济开始向高层次发展。园区启动以来,靖江工业经济保持着30%到40%的年增长率,5年内财政收入翻了两番。
“联动渗透到了靖江的方方面面,在江阴-靖江园区搞集约发展的示范作用下,我们确定了集约发展的方向,镇里也不再分散搞园区了,都统一集中到靖江自己的开发区。”
钱进华介绍说,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开创的新路得到了肯定,他们这个园区搞成之后,江苏省又搞了10个跨江联动开发区,“后面办的园区,经常派人到我们这个‘江北小租界’来看看。”
跨区争地不容易
“要说一个新生事物,一点困难都碰不上,那是假的。” 吴群力告诉本刊记者,当初园区协议设计的经济事务归江阴管,行政事务归靖江管,给园区的实际运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园区干部公认,目前这个开发园区最核心、最尖锐的问题是土地的属地管理问题。“跨江联动,长江是跨出去了,土地属地管理又给我们划出一道长江。”吴群力抱怨说。
所谓土地的属地管理,是指土地的审批权必须归所属行政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虽然规划了60平方公里土地,“但那是原则性、意向性的,除了第一批拿到的8.5平方公里,以后每拿一块地,都要再经属地审批。”
“今年最大的困难是土地严重短缺,现在一年连200亩地都拿不到。省里说指标给了泰州,泰州说给了靖江,靖江说没有拿到。我们招完商,发现孩子生出来,报不了户口。”
园区招商局局长王建强也在为这个问题上火。他告诉本刊,从2004年1月正式开始招商,到现在招了30多家,但正式入驻企业只有13家。主要是土地不够。“外商围着我们,就像飞机在空中盘旋,但跑道少不能落地。园区与新加坡合资的华商重工,生产高端港口机械,4年了还差人家136亩地。我都不好意思见人家了,怕人家骂我是骗子。”
“现在不像刚搞园区那几年,经济发展了,大家都在发展,都知道土地的价值,而园区需要多少土地,都要由靖江、泰州甚至省里说了算,不是江阴能搞定的。”吴群力分析。
高林嵩也认为,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光靠讲觉悟,空讲“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已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倪建成提出的建议是,要根据新情况,考察当年定下的合作模式是不是合理。他向本刊介绍说,“后来搞的跨江联动,很多是采取投资公司的模式。由苏南组建投资公司,不带资金到苏北,只有几个人过去,工资还在苏南领,相当于政治任务,挂职支援。当然新建公司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当地。”“江阴-靖江园区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最终是属于江阴的,却占着人家靖江的土地。”
靖江派驻园区的管委会副主任朱俊则提议,为了解决区内企业的归属问题,“干脆将园区弄成省管开发区,10年后税收直接交到省财政。”但他也承认,这办法实施起来对江阴和靖江两市都没有好处,不太可行。
靖江副市长钱进华认为,土地紧张是发展中大家都遇到的共同问题,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就能解决的。“没有土地,争也没有意义,我们这边的(靖江经济开发区)也有几百个项目落不了户。”
钱进华介绍说,江苏省发改委和省外经贸委经过调研,打算赋予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地级市的土地审批权。
园区土地局长王建强则建议:“要想解近渴的话,至少园区的土地指标必须从省里单列下达。我们就可以直接向省国土厅申请土地。保证每年给园区几千亩地,安排给重点企业。”
利益前脚来,监管随后到
进驻园区的企业最苦恼的则是一国三公,谁都来罚款,谁都不解决问题。
“靖江隔三差五就来查账,原来一年来两次,现在每季度都来查几次,我感觉靖江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态度上,和我们在江阴有很大的差距。”江苏中泰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禹很无奈,“现在就是典型的‘一仆二主’,能不能让我们就认一个?你们政府之间谈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为了适应靖江的“一市两制”,中泰现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边应付纳税和各种费用、罚款,“去年我们光税就交了1500万给靖江”。
新长江集团旗下的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芳抱怨说,“我们当时预计征地2600亩,现在实际上拿到900亩,按要求必须上的节能减排项目现在也没地方建。”
据靖江派到园区的管委会副主任朱俊介绍,现在派驻园区的各路人马有四个来源:地税、工商、质检是省里派来的,环保是泰州派来的,国土是靖江市政府派来的,纪检、监察两市都派干部来了,他本人只能管靖江派来的干部。
“父亲认为要让孩子学钢琴,母亲说要学奥数,有的地方多头管理,技术监督本来是江阴管,但靖江技术监督局直接去企业罚款,而且总能找到处罚的理由。”吴群力说,园区刚开建,靖江职能部门插手很少,园区渐成规模后,“他们就要来插一杠子,还美其名曰加强管理。比如建设管理,本来是纯粹的经济事务,应该我们管,2005年,他们挤进来管,根本不服我们协调。”
为什么出现多头管理?吴群力的说法相当直接,“有了利益他们就来了”。
倪建成给出的佐证是,码头建立后,就存在收取港务费的问题。既然园区负责经济管理职能,理论上应该园区收这笔费用,但“靖江港务部门看到有利可图也要来收”。他感叹,“联动是想实现1+1>2,现在我感觉能不能等于2都是个问题。”
王建强认为,关键不是谁来管,而是行政管理的理念与服务意识的问题。“现在靖江过来就要管,他们的环保、国土、水利部门都过来了,我们根本没有发言权。管就管吧,态度还相当粗暴,跟靖江市政府汇报过几次也解决不了问题。”
靖江市副市长钱进华也承认:“跨行政区合作,确实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节能、环保在泰州,税收在无锡,老实说,不能把政绩都拿到无锡去,节能甩在泰州。另外,园区的人大、党代会怎么开,金融机构、通信网络怎么管辖,都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