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安体富建议
多渠道筹集赈灾重建资金
预计今年赈灾重建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逾千亿元
本报记者 周明 北京报道
目前,灾区重建工作已摆上议事日程。专家认为,从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的情况看,虽然今年赈灾重建过程中来自财政部门的资金或逾千亿元,但这不会对财政收支情况产生太大影响。
财政拨款或逾千亿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测算,此次赈灾重建中,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金额将超过千亿元。
安体富认为,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多年高增长,即使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抗震支出还不到全年6万多亿元财政总支出的2%;而汶川地区经济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不高,对财政的贡献度也不大,这场灾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很小。所以,赈灾不会对我国财政收支情况产生太大的影响。
灾后重建是一个需要认真论证、不断推进的系统工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建议,应分阶段地提出一些目标:比如,一年的目标,能够保障500万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基本恢复正常经济秩序,利用灾后重建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此外,还要提三年、五年、十年的目标。
专家认为,今年重建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安置受灾群众、恢复当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论证并确定重建规划以及初步开展重建工作等。今年赈灾重建的主要费用,将集中在上述几个方面,其中安置受灾群众应该是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在下一步的赈灾重建工作中,论证重建规划、修复道路,恢复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防止当地次生灾害等将成为工作重点。而财政投入的重点也将按照重建的路径进行。
需多方筹集资金
谈及赈灾重建资金来源问题,安体富认为,从财政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而不应仅仅采用中央财政直接拨款这一种形式。
2006年和2007年我国都已经安排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项基金的设立就是为了应付不时之需。因此,此次赈灾重建,可以动用一部分调节基金。
近年来,中央行政支出的比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逐步减少这部分资金是提高政府资金运用效率的需要。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在赈灾重建中,也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即赈灾国债筹集资金。同时,由各个地方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灾区重建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安体富认为,东部地区应该大力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即使此次没有出现地震灾害,东部地区对西部的支持也是需要的。更何况在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后,通过地方财政的对口支援,能够大大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
安体富认为,除了财政对赈灾的支出外,我国应通过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大力发展NGO组织(非政府组织),通过社会捐助的形式,为赈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目前美国NGO组织的收入已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还不到1%,这些公益基金能够为救灾和重建提供重要的基金来源。”另外,可考虑由政府筹集资金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这种保险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经营,并在国际市场进行再保险分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