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成都军区空军气象观测小分队的官兵,在唐家山堰塞湖紧张展开工作。刘应华摄 |
决战唐家山
本报记者 刘裕国 赵亚辉 王伟建
6月1日17时52分,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格外宁静。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620余名官兵当日12时前已全部撤离,成都军区空军气象观测小分队的5名官兵,告别留下进行水文监测的12名武警水电官兵,最后一批登上返回绵阳的直升机。
6月1日19时,绵阳启动的堰坝三分之一泄洪方案实施3天了,受堰塞湖威胁的近20万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洪水泄流到来之前,开渠和群众疏散工作已全部完成。
至此,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查险情,十几次突击登上坝顶
“对于震区堰塞湖险情的发现排查,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说,此次地震重灾区高山峡谷多,凭以往的经验,这些地区容易因山体滑坡造成堰塞湖险情,地震发生后水利部门立刻组织力量展开排查。
排查工作组在北川排查时,发现湔江河道没有水了,这说明上游一定有堆积体把河道截断了,水流不下来,他们凭经验判断,上面很可能出现了堰塞湖。
随后,水利人员试图对这个堰塞湖进行徒步勘探。工作人员背着水、饼干,拿着简单的工具,上了十几次,但因为地形极为复杂,加上山体断裂,持续的余震、滑坡,均告失败,只能请求空军支援。当时的唐家山堰塞体上,根本没有停放直升机的位置,飞行员们找了一块大约2平方米的地方,实行单轮停降,这是难度很高的动作。
终于,在5月21日,在经过十几次突击之后,专家组第一次登上了唐家山堰塞体,随后立刻对整个堰体的结构、尺寸、表象进行了研究。
很多参加抢险的水电官兵都说,这样巨大的山体崩塌从未见过。现场的地质勘察人员说,看到的山脚下这片绿地其实就是山顶,地震使得半座山整体崩塌了,山顶变山脚,巨大的山体坠下,把旧河道翻了起来,顶起近200米高,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个巨大的堰塞坝。
根据专家估算,堰塞坝共有2000万土方。这是什么概念?记者推算了一下,如果要筑成1米宽、1米高的墙,长度是2万公里,相当于半个地球赤道的长度!
连日来,强降雨不断,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集雨面积为3550平方公里,堰塞湖水位在迅速上升!
水利专家5月20日实测当时堰塞湖坝顶最低部位752米。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如果蓄满水,库容量将高达3.2亿立方米!而1亿立方米的洪水,足以吞噬一座50万到1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
险情,千钧一发!险情,前所未有!
中南海,彻夜不眠的灯光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牵挂着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5月26日深夜,他给正在四川指挥抗震救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打电话,询问唐家山堰塞湖抢险进展情况,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调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要求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要立足主动、立足早动,把工程抢险和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同时安排、同步进行,确保不出大的问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月27日上午,回良玉乘直升机飞赴唐家山堰塞湖堰塞体现场察看险情,详细了解现场各项排险工作的进展情况。随后,回良玉在绵阳主持召开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抢险紧急工作会议,他指出,抗震救灾的一项突出工作是防范次生灾害,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危除险。这是关系下游上百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新的巨大灾难,让灾区群众灾上加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和抢险工作。各有关方面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总理指示精神,从大局出发,尽最大努力,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力保不出大的问题,尽全力避免广大群众由于堰塞湖出现问题再遭受新的损失。
由于堰塞湖蓄水量逐渐增加,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关于唐家山堰塞湖问题的处置原则,武警水电部队迅速启动应急疏通方案,初步确定通过开挖明渠、降低水位、减少蓄水量的方案来减小对下游的灾害危险。
开挖明渠,一秒都不能耽误
5月21日11时,武警水电一中队25名先遣队员乘坐两架直升机空降唐家山堰塞体。他们的任务是在坝体上修建一块停机坪,以方便之后部队的降落。
22日20时30分,武警水电三总队接到前往唐家山的命令。
23日5时,武警水电三总队专家组乘坐军用直升机前往堰塞湖现场察看实情。
23日10时,180名抢险官兵和8台重型设备先期抵达绵阳,随后的12小时里,170名官兵和3台重型施工机械陆续抵达。他们从堰塞湖右侧开挖一条长200米,宽8至10米,底部深度达30米的明渠。
24日,唐家山堰塞湖告急!存水距堰顶最低处只有29米的距离!如遇连续雷雨天气,堰塞湖可能被动溃坝。
必须尽快在抢险指挥部与大坝之间架通“空中通道”!
当日16时,担负为直飞堰塞湖的飞机提供准确气象资料任务的成都军区空军气象观测小分队向唐家山进发。
25日4时10分,小分队急行军11小时赶到唐家山堰塞湖坝上后,立即架设起装备,通过激光测云仪对能见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指标进行观测分析。5时30分,天刚蒙蒙亮,他们便通过卫星电话将第一批实时气象数据发送到上级指挥所。不到一小时,运送技术人员和救灾物资的直升机便降落在坝上。
25日13时,武警总队抽调11名官兵组成先遣队,在三支队副参谋长任大军的带领下,昼夜兼程,于22时到达抢险现场。
25日15时,水电部队208名官兵到北川后徒步向唐家山现场集结。
同一时间,武警水电六支队的300名官兵从北川县城出发,连夜挺进唐家山。每名官兵身上都背着炸药、食品等物资,负重几十公斤,在刀尖般锋利的乱石丛中行走、匍匐、攀爬……
26日,天空转晴,大批设备物资源源不断吊运湖区,近600名武警水电官兵随即展开了紧张的开挖施工。
此次抢险,武警水电部队一共出动1021名武警战士,前方连续作业人员621名,后方后勤保障400名。
专家、技术人员、武警部队配合,经过连续6个昼夜奋战,一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3.55万立方米,钢丝笼护坡4200立方米,抢修17公里道路,提前完成了原计划10天左右完成的除险工程。
疏散群众,一个也不能少
“现命令全部启动三分之一溃坝撤离预案!”5月29日16时,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指挥部指挥长谭力发布号令。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预案三分之一溃坝方案启动。
从5月30日上午8时至6月1日凌晨,预案涉及的19.75万下游群众全部撤离到预先设定好的安全地带!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绵阳人跑在了前面。
5月26日,绵阳市紧急召开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广播电视大会,对疏散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26日下午,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向市民公布了三套转移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如果堰塞湖发生险情或者组织爆破出现三分之一溃坝,全市共需撤离常住人口14.76万人,流动人口1.1万人;如果出现二分之一溃坝,全市共需撤离常住人口91.16万人,流动人口29万人;如果出现全溃坝,全市共需撤离常住人口99.01万人,流动人口30.99万人,淹没城区面积6234.6万平方米,淹没房屋2125.33万平方米。
“我们一定要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备而无患,不可患而无备。决不能让灾前无备、灾后流泪的事情发生!”动员会上,省人大副主任韩忠信言辞恳切。
“大地震猝不及防,出现伤亡在所难免,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形成已久,有充分时间做避险预案,如果还有群众死亡,那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绵阳市委书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谭力说。
涪城区、游仙区实行领导包到片,党员和干部包干到户、联系到人,为每一户群众制作发送了《撤离指南》,告之疏散撤离路线、疏散临时安置点、获取疏散报警信号方式,确保撤离无遗漏、疏散无盲区。
30日上午8时,涪城区青义镇、龙门镇、塘汛镇、丰谷镇在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堤淹没区内的32502名群众,安全有序地向就近14个安置点内撤离。
30日下午,游仙区政府大院召开极短的动员大会,按照三分之一溃坝方案,开始将沈家坝、韩家脊等地8万余群众疏散安置到安全地带。
……
涪城区区委、区政府组织4个相关乡镇在淹没区就近设置了14个安置点,迅速搭建了2169顶帐篷,供淹没区转移出来的群众居住。
据绵阳市唐家山救灾疏散指挥部消息,按三分之一溃坝方案疏散的20多万群众已全部疏散完毕,有关救灾物资也已运至各安置点。
应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工作已准备就绪。
最新动态:气象部门预测近日无明显降雨,水利专家测定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间可能推迟到6月5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