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英才
引题: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的形势下,我国的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如何?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权威解读
大标题:粮食是民生的根本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提语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业将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粮食市场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
提语2: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把握调控目标和时机,科学运用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调控能力和水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从古至今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老百姓把粮食奉为天,因为有了粮食人们才能解决温饱,社会才能向前发展,经济才能腾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然而,去年以来,由于欧佩克石油限产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减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使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个别国家甚至因为粮食紧缺而出现了骚乱。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天字号”的大事。那么,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如何看待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这些广大读者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小标题 粮食安全始终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据报道,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比上年增产70亿斤,自1985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2007年,我国物价指数达到4.8%;今年1月物价同比上涨7.1%,创下近11年以来物价增幅的最高水平。据此有人认为,粮价波动对我国百姓生活及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粮食安全,既关系广大种粮农民利益的实现,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供应。”聂振邦表示,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根本的民生问题。粮食价格对百姓生活及宏观经济的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食品价格上涨了12.3%,直接推动CPI上涨4个百分点,而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31.7%,蛋上涨22.9%,粮食上涨了6.3%。与世界粮食价格相比,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是比较小的。聂振邦分析,自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粮价上涨呈现恢复性、结构性、可控性三个特征。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偏低,2007年上游产品价格都在上涨,粮价适度上涨是对粮食价格长期较低的恢复性上涨,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
从结构看,并不是所有的粮食价格都在上涨,是有的地方、有的品种价格上涨。2007年是小麦连续第四个丰收年,西北部分地区小麦价格上升,东南沿海有些地方已高于最低收购价1毛钱,而在东北主产区的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粳稻价格还不到最低收购价。去年底,东北粳稻上市以来,有的地方价格也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及时在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预案。
从可控性看,2005年以来,国家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价格低迷时,最低价收购提高了粮食市场价格,补偿农民种粮损失。而在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后,国家采取竞价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的措施,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说明其具有可控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十项措施。
聂振邦认为,这是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表示,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都始终要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
小标题 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业将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粮食市场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聂振邦对我国粮食形势作出了这样的概括,他谈了对粮食问题具体的看法。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应是完全有保证的。
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看,由于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保证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临很大压力。但从长远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资源约215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须进一步加强,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
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粮食品种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薄弱地区的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在品种结构上,小麦由前几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略大于需;稻谷由前几年的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将由以往供需平衡有余逐步向基本平衡转变;大豆产需缺口扩大,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改善。
从粮食区域布局上看,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余粮较多;7个主销区粮食产不足需,粮食自给率下降,缺口较大;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缺口有所扩大。近几年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库存增加较多,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但库存大多集中在主产区,主销区库存比较薄弱,国家粮食库存的地区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看,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粮价扑朔迷离。记者获悉,去年以来,由于欧佩克石油限产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减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石油、粮食等重要初级产品价格受多方面影响,走势难以预测。
聂振邦表示,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把握调控目标和时机,科学运用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调控能力和水平。
小标题 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市场调控
“着力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油市场和价格稳定,对于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聂振邦认为,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又要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引导粮油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既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又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和产业安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作为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具体业务、行业指导和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的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提出了当前的五项工作重点: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据悉,近年来我国的粮食消费量达到1万亿斤以上,粮食消费平稳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从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看,目前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大约为4000多亿斤,还不及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进出口调剂品种和余缺”的基本方针,始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聂振邦认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立足国内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引导和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保障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粮食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加大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认真落实好国务院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
根据保障粮食供给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需要,统筹研究粮食补贴政策。根据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稳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自给水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重点扶持东北地区大豆、华北黄淮海地区花生和长江流域地区油菜籽生产,加强油料品种研发,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促进油料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据了解,去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常年常时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在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并适当降低销售底价,加大销售力度。全年累计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648亿斤、稻谷202亿斤,并择机销售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5亿斤、中央储备玉米10亿斤、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20万吨。同时,国家粮食局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和中央储备粮企业配合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合理把握储备粮油轮换时机,对区域粮油市场进行适时调节。通过适时适度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增加粮油市场供应,很好地保持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聂振邦表示,要针对粮食供求新形势,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当前,要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价格情况把握好销售节奏,合理安排最低收购价小麦和稻谷的销售数量,做好中央储备粮的储备和轮换工作,充分发挥吞吐调节作用。
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粮油供求形势、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建立对规模以上企业购进、加工、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情况的信息监测制度,为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信息和科学依据。保障粮油的有效供给,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确保货源充足、质量安全。着力健全粮食宏观调控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资源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远近结合、综合配套、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调控及时、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据透露,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力度,粮食仓储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同时,按照“三严格、两确保”和“三个维护”的要求,努力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粮食储备调节体系逐步完善。目前,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储备粮质量明显改善,布局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规模得到充实,为地方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物质基础。
聂振邦解释,要按照既搞好即时调控又注重预先防范的要求,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吞吐调节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当前,储备粮轮换要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主要目标。准确分析市场价格走势,注意把握好轮换节奏,避免集中轮入推动粮价上涨。继续加强中央、地方储备粮行政管理,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推进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加强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各地特别是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与主产区的粮食产销衔接,改善库存结构,并根据市场需求及粮食应急需要,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保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要积极组织粮源,增强地方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网络系统,细化和完善地方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做到需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
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据了解,粮食收购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2007年,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共收购粮食4393亿斤(原粮,下同),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43.8%,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258亿斤,多元主体收购2135亿斤,分别占总收购量的51.4%和48.6%。
聂振邦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指导和督促企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
应搞好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建立合理的价格预期,指导企业把握好收购节奏,防止盲目跟风抬价收购。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和移库的出库工作,保证粮食销售和移库工作顺利进行。继续发挥多渠道收购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搞活粮食流通。
着眼于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聂振邦解读,要加快构建“三个体系、一个保障”,即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产业化体系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强化调控手段,提高调控效率,充分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逐步完善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支撑、统一远程交易网络为平台、规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
同时,进一步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二是加强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着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改革改制、做大做强,继续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等粮食市场主体,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做好粮食收购特别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粮食质量与卫生检验能力。
聂振邦简历
聂振邦,1951年12月出生,研究生,工程师。1968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农林局副处长、农村经济司处长,1992年6月任国家计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1995年12月任国土地区司司长,1998年7月任国家粮食储备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国家计委粮食调控办公室主任。2000年3月起任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