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第三次大规模修缮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结束将保有原貌
本报讯(记者 王晓婷)自2003年为申遗做准备,故宫进行大规模修缮后,故宫即将迎来其建成后第三次大规模内部修缮。修缮工程预计于7月25日全部修缮完毕,宫内九成以上的建筑都将进行重新修缮。修缮后的故宫将是什么样呢?6月2日,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了此次故宫的修缮方案。
九成建筑重新油饰
据了解,2003年故宫为申遗做准备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内部修缮,5年以来,虽每年都对故宫进行局部维护,但如今仍有九成以上的建筑要重新油饰。
|
据市建委城建处副处长石国琦介绍,此次故宫内部修缮工程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地仗、屋面查补、石墁砖墁替补及门窗、墙面油饰工程。目前,嘉荫堂、戏台、飞龙阁、翔凤阁已完工。
修缮后保持原貌
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此次主要对瓦顶、木构架、墙体、地面等7个方面进行修缮。修缮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待全部修缮结束后,将保有原貌,丝毫看不出新技术的痕迹。从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将严格遵照古建筑传统工艺的做法要求。
崇政殿和大政殿将是此次修缮的重点,他们都将对房面进行检查,补充琉璃瓦,清理房面杂草,油饰,地仗。
古建筑彩绘等待批复
在现场记者看到,沈阳故宫内的其他建筑修缮都已按计划进行。但工人们只对建筑的砖、瓦、梁、柱等进行修缮,那些彩绘已经脱色的建筑还没动工修缮。
据现场古建专家介绍,对于这部分古建筑的彩绘,目前还没找到相关的资料,最后恢复成什么样子没有考证可对照,只能等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据了解,目前修复方案已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待批复后才能决定如何修复。 摄影 李双琦
沈阳故宫历代维修情况
相关链接
后金天命十年(1625),清太祖迁都沈阳后正式于城内中心区域建造宫殿,1626年清太宗即汗位后继续修建,至清崇德二年(1637)竣工。此期建造的是沈阳故宫东路建筑和中路的东朝房、西朝房、东奏乐亭、西奏乐亭、牌楼、大清门、崇政殿等建筑。
清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又在这里增修了行宫建筑,并对部分早期附属建筑进行了增修改建,形成中路的飞龙阁、翔凤阁、东七间楼、西七间楼等建筑。
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清高宗弘历又在沈阳故宫范围内增建了太庙、嘉荫堂等建筑,进一步扩大了建筑规模,使清沈阳故宫成为包括东、中、西三路100多座建筑的宫殿群。
1926年至1949年,对故宫古建筑部分建筑进行小规模修缮和油饰,一些年久失修毁坏严重的次要附属建筑被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拨款对沈阳故宫古建筑群进行维护和修缮,1984年完成了崇谟阁的落架翻修;1986年将文德坊、武功坊重新移归原位;1987年銮驾库落架翻修;1991年完成敬典阁维修;1992年完成东七间楼落架翻修; 1993年大政殿殿顶维修;1999年复原东路的地面。
2003年为申遗做准备进行大规模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