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蔡宇昨晚10时绵竹汉旺消息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相关地震遗址遗迹、地震文物的保护确定工作迫在眉睫。昨日,四川省文物局组织的文物、博物馆、地震专家一行10余人赴都江堰、什邡、绵竹等地,展开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为“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及纪念碑等地震遗址选址。
据悉,在北川县城废墟上建立地震纪念馆的设想目前暂无定论,而因指针停在2点28分,成为大地震象征之一的绵竹汉旺镇汉旺广场钟楼,有望被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与考察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透露,包括受损严重的民房在内的任何地震毁损设施、文献资料都有可能成为地震遗址遗迹。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表示,考察结束后将尽快形成初步方案,供决策部门参考。
纪念馆选址 不一定在北川县城废墟
“今天我们要跑7个在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地方,查看所有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地震文物的搜集情况,确认其有无保护价值,再有就是为待建的汶川大地震遗址纪念馆选址。”赵川荣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建立地震纪念设施缅怀遇难同胞,记录地震巨大破坏性和全国军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事迹已成社会各界共识。目前已经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汶川大地震涉及的300公里长龙门山断裂带修建地震纪念碑、纪念馆等设施,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但也不是每个遭灾的地方都修建一座纪念馆,而是点线面相结合,地震纪念设施布局将形成一个整体,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历史面貌。”
针对此前流传的将纪念馆建在北川县城废墟之上的说法,赵川荣介绍,目前还不一定选址北川,待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将把最适合修建纪念馆的地址以及地震遗址遗迹规划等形成文字,经四川省政府通过后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专家还提出,要力主建成世界一流的灾难性遗址纪念馆,为下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地震文物 选择能代表大地震的物品
考察组在实地考察中还了解了各地地震文物的征集情况,“现在看来情况很不错。”赵川荣在什邡看到已经有不少遇难者遗物得到妥善保管。
高大伦认为,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汲取唐山大地震之后没有留下多少纪念遗址的教训,汶川大地震文物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很紧急,“我们必须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具有典型性、规模性和代表性的灾后设施、物品作为地震文物和遗址遗迹进行保护,这些设施和物品可能是任何东西,包括受损严重的民房,解放军、武警、志愿者的救灾实物和图文资料,总之应该是能全面反映汶川大地震和抗震救灾的全程。”高大伦说,如不尽快对这些设施、物品进行抢救性保护,就可能永远失去,这对保存历史、教育后代来说,是极大遗憾。
汉旺钟楼 将有望申报省级文保
下午7点,考察组来到绵竹汉旺广场上,矗立着的钟楼因为指针永久定格在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此前已有人建议将汉旺钟楼建成地震永久纪念地点。“因为它的纪念和象征意义,29日我们已经把钟楼确定为地震遗址。”绵竹市文管所副所长谢之战站在钟楼前,和同事用照相机、测距仪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钟楼一一记录测量。不仅仅是汉旺钟楼,17日开始,绵竹文管所工作人员已经将辖区19处国家、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及准地震遗址遗迹全部跑遍,并留存资料形成纸质档案,“下一步我们要把纸质档案形成电子档案,比如这个钟楼,以后在文物地图上会做精确标注。”考察组对汉旺钟楼的纪念象征意义也很认同,认为钟楼可申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距离钟楼约200米处的“汉王石刻雕塑群”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尽管是90年代修建的现代建筑,但依然与近旁的钟楼一样记录下了汶川大地震。谢之战介绍,他们将把汉旺钟楼和“汉王石刻雕塑群”一起申报为省级大地震遗址。(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