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4日电题:我们都是一家人--记阿比包夫妇收养10多个孤儿的事迹
记者李芮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有一家院子每逢过年都会挤满100多人。他们用一口直径1米的大铁锅做团圆饭吃。他们有的是维吾尔族,有的是哈萨克族,还有回族和汉族,但他们都是一家人。
他们是维吾尔族阿比包和阿尼帕夫妇抚养大的孩子们。
“咋能看着娃娃无依无靠呢?” 托合提是阿比包邻居家的哈萨克族孩子,他还有两个弟弟胡尔曼和托尔达洪。上世纪70年代,这3个不到20岁的孩子都成了孤儿,他们的父母亚和甫夫妇相继去世了。
阿尼帕对阿比包说:“我们咋能看着这3个娃娃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呢?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不能饿着他们。”
当时阿比包家有5个亲生的孩子,还有妻子阿尼帕的3个妹妹,全家人就靠阿比包一个人45元的工资糊口。孩子们都在长身体,每次打一锅馕不到5天就吃光了。即使这样,阿比包夫妇还是毫不犹豫地收养了托合提三兄弟,家里一下子变成了13口人的大家庭。
阿比包的亲生大女儿卡里曼回忆说:“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父亲阿比包总是把所有的工资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还经常到屠宰厂要一些羊肺之类的动物内脏,灌上面粉给我们吃。”在孩子们的印象里,阿比包自己那时候没吃过一口肉。
“妈妈紧紧抱住我这个长满头癣的孩子” 1977年的一个寒冬,一个穿着破破烂烂衣服的11岁女孩在街上被一群孩子追着打。她的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脚上跑得只剩下了一只鞋。这个回族女孩就是王淑珍。
“是姨妈(阿尼帕的妹妹哈里卡木)发现了我,把我领回了家。”王淑珍每次回忆起当时的事情都不禁流下眼泪,她说:“妈妈(阿尼帕)看到我,一下子就把我搂进怀里。当时我身上脏脏的,自己都觉得恶心,可是妈妈从来没嫌弃过我。”
王淑珍的父亲在“文革”中去世了,妈妈后来嫁给了一位汉族人。王淑珍从百里外萨尔托海乡的家里跑出来找哥哥王作林。谁知哥哥没找到,自己在路上却迷失了方向。
在阿尼帕家住了一些日子,王淑珍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爸爸(阿比包)带我去看病,妈妈(阿尼帕)每天给我洗头换药。两个多月后我的头癣不见了,还长出了黑黑的头发。后来我就不想离开这里了。虽然他们也很困难,但是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大家庭的爱。”
像收养托合提弟兄那样,阿比包夫妇留下了王淑珍,还给她起了个哈萨克族名字叫“哈比扎”。上世纪80年代末,王淑珍的亲生母亲和继父相继去世了,阿比包夫妇就把王淑珍家里回族和汉族的5个孩子也都接到了自己家里。这个多民族大家庭扩充到了20多人。
“我们也有过不理解不开心,但我们兄弟姐妹一直都很团结” 阿比包的亲生女儿索菲亚说:“小时候每逢过年,妈妈就会买几件新衣裳。那时候,我们都特别想穿漂亮的新衣服。可是家里孩子实在太多了,有了好东西都要先给收养的孩子们。”
小女儿金雪莲每次都能最先穿上姐姐们渴望的新衣裳。她说:“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年夏天,妈妈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条花裙子。姐姐们都喜欢得爱不释手,可是妈妈只给我穿。那时候,姐姐们一直也都没有裙子穿。”
大女儿卡里曼说,虽然她们没有新衣服穿,吃饭总是吃不饱,但妈妈总是教导她们“要团结、要团结”,孩子们从来没因为这些事情打过架。“我们一起玩,把公鸡的毛剪下来,踢毽子,藏猫猫。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一个被子,你拉我拉。很热闹,也苦也好玩。”
自己家境贫寒还收养这么多孤儿,阿比包的亲生孩子们有过不解和怨气。“可是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每次邻里邻居有什么困难,就是自己吃不上饭,父母也要伸手帮一下。”索菲亚说,“记得有一次舅舅住院了,妈妈去看他,发现病房的其他病人没人给送饭,妈妈就跑回家做了一大锅叫我们送过去给大家吃。其实,我们和他们并不认识。”
“习惯了乐于助人的大爱,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做” 如今,阿比包家的19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了,他们把父母这种无私的大爱也继承了下去。
阿比包的亲生二儿子阿奔1994年帮牧民修建暖圈时被倾倒的墙砸死了,留下了仅仅10岁的女儿。养子王作林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阿奔的女儿,并把她抚养成人。如今,侄女已经24岁了,就快大学毕业了。王作林说:“家里再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放弃过,因为我在心里对阿奔有个承诺,就是好好抚养他的女儿。”
亲生小女儿索菲亚结婚时,这个大家庭中的10个养子女为小妹妹凑钱买了80克黄金,置办了一大车嫁妆,想用这种方式回报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从小跟着阿比包一家长大的外甥女热孜万古丽现在是青河县牧区希望小学的教师,每周她都会将自己孩子不穿的衣服打个包,拿到教室给家境贫困的学生们穿。热孜万古丽说:“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姨父(阿比包)姨妈(阿尼帕)乐于助人的大爱,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做了。”
阿比包夫妇时常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儿女和孙子孙女们忙碌着、打闹着。老两口的话都很少,只要能看到孩子们,他们就会开心地微笑。阿尼帕说:“我最喜欢过年,过年孩子们都会回家来看我们。100多人在一起特别热闹,我们打馕、煮奶茶,现在那口"团圆锅"都不够用了。”
这就是阿比包夫妇的家,一个用爱汇集了4个民族儿女的团结大家庭。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