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震造成工矿企业损失近20亿元
■本报记者 仵树大 朱江漫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特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市区。陇南、甘南、天水、平凉、庆阳、定西等市州已造成不同程度的灾情,其中陇南的灾情最为严重。
受此次地震灾害影响,甘肃境内部分市州工矿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重创。对于正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甘肃省而言,地震灾害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沉重的打击。
工矿企业损失惨重
甘肃省经委经济运行办公室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甘肃省受灾企业39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7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12.3%;重灾企业8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5户,不可恢复企业1户;全省工矿企业因灾死亡4人,受伤19人,倒塌厂房6.46万平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倒塌厂房4.65万平方米,受损厂房126.46万平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受损厂房40.90万平方米;受损设备1012台,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3台。全省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14.96亿元。
按照目前受灾企业上报的数据,经过粗略估算,甘肃省工矿企业经济损失在20亿元左右。
“这次地震灾害造成的工矿企业损失太大了。”由于连续数日一直奔波于受灾企业之间,在接受采访时,甘肃省经委主任李平略显疲惫。他介绍说,甘肃受灾企业分布在全省8个市州,其中陇南市受灾最为严重,全市受灾企业达到101户,占原有企业118户的85.6%;重灾企业22户,占原有企业118户的18.6%;陇南市工矿企业因灾死亡3人,受伤14人,倒塌厂房1.29万平方米,受损厂房26.08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2.43亿元。同时,天水、甘南受灾也比较严重,天水有210户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甘南有46户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0.30亿元,“部分地区虽然受灾总量小,但所占比重较大。”
地震灾害还造成甘肃境内电网损失负荷34.2万千瓦,停运35千伏级以上变电站69座,停运10千伏级以上线路448条,主网停运变压器1674台。电力受损直接影响到全省工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重建进行中
经初步调查统计,甘肃省395户受灾企业中,预计296户企业可在1个月内恢复生产;60户企业可以在3个月内恢复生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的企业38户,这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就有37户。另外,全省企业重建所需资金7.47亿元,其中购置设备资金2.92亿元。
面对如此沉重而又紧迫的企业灾后重建工作,甘肃省目前已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力争在半年内完成工矿企业重建和恢复生产任务。
为此,甘肃省迅速成立了由副省长石军挂帅,省经委、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企业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分析地震灾害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影响,全面统筹企业灾后重建工作,研究解决企业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甘肃省经委、国资委负责安排部署抗震救灾电力生产、铁路运输、电煤供应及灾后重建物资生产保障工作。“企业灾后重建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需要做大量工作。”李平说,要在充分考虑地质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因地制宜搞好重建,把各种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纳入灾后重建的总体布局,评估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超前防范洪灾、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避免悲剧重演。
李平说,当前情况下,甘肃的首要任务是确保5家国有重点煤矿的满负荷生产,加强电煤资源衔接和运输,使火电厂电煤库存总体上高于警戒线水平,以维持电力正常生产和电网安全。同时,要确保成品油的足量供应和管道安全,尤其是要保证陇南重灾区油品充足供应。省经委也将继续加强与兰州铁路局的联系,确保灾后重建物资发运及时、准确、优先。
灾后重建需政策支持
“企业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甘肃省经委经济运行办公室副主任何羽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受灾企业生产,还需要政府整合各方力量,多部门联动,尽可能给予企业最大的帮助,这更需要来自政策的支持。
为此,何羽中针对省内受灾工矿企业重建和恢复生产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是考虑到此次地震灾害对企业和社会影响极大,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重建,建议国家出台非常状态下的企业灾后重建金融政策,由国家建立灾后重建担保基金,实行国家担保指令性贷款政策。
二是建议国家充分考虑甘肃欠发达省情,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甘肃灾后重建提供财政扶持,给企业提供财政专项补贴。同时,建议省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灾后重建。
三是建议国家对甘肃省灾区企业重建工业用地给予优惠政策,对异地搬迁企业可采取土地置换形式,原土地收回国有,在异地等量划拨,支持企业降低重建土地成本。
四是免缴重建和恢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是为使企业能够筹集维修和重建资金,尽快恢复生产,建议国家对受损工矿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