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4日电(记者裴广江)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民政部、外交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后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国新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共有166个国家和16个国际组织向我国提供了资金或物资援助。
截至6月4日12时,国际社会共向我地震灾区提供现金援助约35.55亿元人民币,捐赠物资价值约11.54亿元人民币。另外,来华外国医疗队已接收治疗地震伤员6400多人,执行各类手术386次。
民政部:中国愿积极配合捐赠者跟踪救灾物资发放过程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在发布会上表示,为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真正用到灾民手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接受登记程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如果捐赠者愿意密切跟踪捐赠物资的发放过程,中方会提供积极配合,以保证捐赠者本人满意。
王振耀说,为加强管理,从国务院到民政部都及时地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具体地规范每一个捐赠程序,目前还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外交部:中国政府愿继续在防灾救灾领域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在回答记者有关震后接受国际救援队的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外国提出派遣救援队的请求,从接受申请一直到救援队赶赴地震现场开展救援行动,“我们的处理是高效和迅速的。”
秦刚说,地震发生后灾区各方面的客观条件非常困难,给震后初期的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要说外国的救援队,就连中方的救援人员都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一些地方进行救援。“有的国家的专业救援队来到灾区之后,也切身体会到了这方面条件的艰苦。”秦刚说。
他表示,中国政府愿意继续在防灾救灾领域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商务部:帐篷仍是地震灾区急需物资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克宁在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帐篷目前仍是灾区非常急需的物资。因此,商务部在协调外国援助的方案和计划中,还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帐篷的调度、安排和运输上。他表示,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帐篷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
张克宁说,中国政府这次在抗震救灾接受国际援助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公开、透明和积极合作的做法,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下一阶段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方将继续本着开放的态度,根据灾区的需求欢迎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