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莎朗-斯通“报应事件”四大疑问(图)

莎朗•斯通5月24日对香港有线娱乐电视发表“报应说”(截图)
网上流传的由澳洲《太阳先驱报》PS出的“斯通道歉图”
莎朗•斯通为迪奥所做的广告近日在中国被撤下 ◎供图/CFP

  ■迪奥中国被指危机公关“穿帮”

  ■国内相关报道被疑“曲解原意”

  莎朗“报应事件”四大疑问

  ■展江: 不能让纯粹煽情的观点垄断媒体

  ■网友: 她的冷漠没有被任何人曲解

  ◎文/《青年周末》记者 马军

  曾主演《本能》一片的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近日陷入了被中国网民愤怒讨伐的混战中。她对此而做出的道歉声明,从否认到重新发布,前后一波三折。她还辩称,当初采访自己的香港电视媒体断章取义。

斯通的这些言行,被国内媒体认为是出尔反尔、寻找托辞。

  “莎朗•斯通5月24日在戛纳发表中国四川地震‘很有趣’、‘是报应’的冷血言论!”这一消息在国内迅速传播后,在铺天盖地而来的斥责声中,也发出了韩寒等少数人“详解”莎朗•斯通如何被媒体掐头去尾、曲解原意的声音。孰是孰非?莎朗•斯通究竟有没有道歉?媒体是否起到了寻章摘句、刻意塑造“恶人”的作用?

  其代言公司迪奥中国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表示,当初在向媒体发布道歉声明时,未跟斯通本人沟通。新闻学教授展江则对记者表示,由于国内许多媒体的做法不够职业,该事件还有一些问题不清楚,但在类似争议性事件中,更重要的,首先是让不同声音能够发出来。而众多网友则坚持认为,斯通对中国政治情况的了解可谓无知,将政治、奥运和地震扯到一起说事,始终让人无法原谅。  

  莎朗•斯通“道歉”为何数次反复?

  莎朗•斯通否认自己委托迪奥进行道歉,并称迪奥发布的道歉声明歪曲了她的原意。一个道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数次反复?我们首先需要理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轻言“报应”引发国内抗议浪潮

  法国当地时间5月24日,莎朗•斯通在出席戛纳电影节一个有关艾滋病募捐的公益活动中,被在场的香港有线电视记者问及是否了解中国四川地震。

  对她当初的回答,国内众多媒体的报道基本如下:莎朗•斯通将中国5•12四川大地震形容为一起“有趣的事情”,并别有用心地把四川地震和“藏独”联系起来,说“地震是中国人的因果报应”。

  此言论在第二天就被传到国内,引发中国各界声讨。相关视频随即在各大门户网站和音视频网站被大量上传和转贴,据称一天之内某网站的点击率就达20多万。成千上万的网民“深感震惊和愤怒”,留言痛批莎朗•斯通。不少国内演艺界人士也表态斥责莎朗•斯通,更有香港艺人谴责她是“中国人的公敌”。

  有关报道称,腾讯的新闻跟贴短短几天内达到11万条,搜狐和天涯社区已各有上万名网友签名,强烈抗议斯通不当言论,要求她道歉。网易甚至迅速推出了一款用臭鸡蛋砸莎朗•斯通的小游戏,得分高低代表着玩这款游戏的网民的“愤怒指数”。

  莎朗•斯通的言论在境外媒体也引发了很大关注。5月27日,有报道称中美合拍魔幻大片《人鱼帝国》已决定放弃莎朗•斯通。美联社称莎朗•斯通在2010年之前至少有4部新片要上映,很明显它们将无缘中国市场。法新社、《洛杉矶时报》、英国《每日电讯》、BBC、FOX等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迪奥中国危机公关

  莎朗•斯通的言论让她代言的商家,其中以高端品牌法国迪奥为主,在中国市场陷入尴尬的境地。

  随着该事件的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内民众希望迪奥法国总部能够对此事有明确的处理方式。在此背景下,北京时间5月28日晚,一封以莎朗•斯通名义发表、签名为其经纪人Karen的中文道歉声明,通过迪奥中国向国内媒体发布。此信以莎朗•斯通的口吻称,她为自己在受访中的不当言行感到难过和抱歉。

  迪奥中国则反复撇清自己跟斯通的关系,强调绝不认同斯通在戛纳表述的个人观点。5月29日,迪奥中国又向媒体发来一份正式的声明书称:“鉴于近期莎朗•斯通失当的言论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反应,迪奥中国现已决定,立即撤销并停止任何与莎朗•斯通有关的形象广告、市场宣传以及商业活动。”

  记者6月2日在北京北辰商场的迪奥专柜等处,皆未看到莎朗•斯通代言的广告或宣传册。

  ■莎朗•斯通在《纽约时报》否认道歉

  迪奥以莎朗•斯通的名义发表的这份道歉声明,让国内众多网友们认为,她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电影生涯而卑躬屈膝,非常不真诚。在某网站做的网络调查中,超过九成的网民拒绝接受其任何形式的道歉,并号召继续抵制。

  但事件在仅仅一天后就发生了转折。人们都没想到,莎朗•斯通道歉一事,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竟然一波三折。

  美国时间5月29日,莎朗•斯通本人接受《纽约时报》长达45分钟的电话采访,否认自己委托迪奥进行过道歉,坚持说自己在戛纳的言论被电视媒体断章取义,并对迪奥的危机处理方式表示不满。

  莎朗•斯通强调说,她反对迪奥的危机处理方式,迪奥以她的名义发表的道歉歪曲了她的本意。此前她曾跟迪奥高层通过电话,表示“我不会道歉,我不会因为不实的、虚假的东西道歉。迪奥的声明使得我好像承认自己干了坏事”

  不过,莎朗•斯通也宣称,以后她说话会更注意:“我只说了4秒钟错话,而这就变成了一个国际事件。”她同时也透露,迪奥的负责人还没有跟她讨论是否要与她解除代言合同的问题。

  ■接受CNN采访亲自道歉

  否认迪奥的道歉声明后不到两天时间,美国当地时间5月31日14点,莎朗•斯通又接受了CNN的专访,“亲自”为自己在戛纳的言行道歉。

  对着CNN的镜头,她说道:“近日有许多关于我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受访的报道。我想直接表明我心中的感受,并终止所有一切的误解。是的,我说错了话。对于这个错误,我深感后悔。但这不是我的初衷。我道歉,我并不想伤害任何人。我的一时失言,引起了媒体的渲染,对于这次事件给中国地震受难者所造成的痛楚,我非常非常悲伤。”

  据媒体报道,这次的道歉信由其本人亲自起草。

  但对莎朗•斯通的亲自道歉,国内舆论基本上仍不买账。网民发起的对斯通和其代言产品的抵制行动依然在继续,一些音像店也纷纷撤下了她的作品。

  上海某晨报的报道这样写到:到目前为止,莎朗•斯通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而安排这次面对CNN镜头的道歉声明,无疑是她迫于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急于为自己撇清。

  某晚报则报道说:斯通的电影事业已经每况愈下,可观的代言费对她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她最后突然“变脸”、不得不亲口道歉的原因之一。  

  迪奥中国危机公关是否穿帮?

  6月2日国内有媒体称,莎朗•斯通否认自己通过迪奥发表道歉信,“此举令迪奥的危机公关彻底‘穿帮’”。6月2日下午,迪奥中国总部(上海)公关部的李小姐接受了本报采访,就近日迪奥与莎朗•斯通之间围绕道歉声明的争议,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由于事件在近日的敏感性,李小姐说话时往往要先做一两秒的斟酌,显得相当谨慎,对个别问题则未直接回答。

  ■迪奥发道歉声明 未征求莎朗•斯通本人意见

  青年周末: 现在围绕你们发出的第一份道歉声明,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争议?

  迪奥中国: 当时的那份道歉声明是莎朗•斯通的经纪人Karen向我们出示的。至于此后莎朗•斯通本人又在CNN上亲自发出新的道歉和解释,我们也是从CNN上面看到的,里面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了解。

  青年周末: 就是说,你们当初跟经纪人Karen协商后而发出的这份道歉声明,并没有征得莎朗•斯通本人的同意?

  迪奥中国: 这个话就要去问Karen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之前莎朗•斯通跟Karen怎么沟通,我们不会参与进去。

  青年周末: 但你们在向媒体公布这份道歉声明之前,为什么不先跟莎朗•斯通本人沟通一下呢?

  迪奥中国: 她的经纪人Karen具体跟法国总部怎么联系的,我们迪奥中国这边不是很清楚。但是道歉这个话,也不光是Karen这样讲,后来斯通自己上CNN也是亲口说了“道歉”一词。

  青年周末: 但现在莎朗•斯通指责说,你们发给媒体的那份道歉声明歪曲了她的本意?

  迪奥中国: 现在我们迪奥中国这边已经宣布完全撤下她的广告,取消与她有关的所有商业活动,所以基本上与她没什么关系了。这之后她说什么话,那是她个人的自由,我们不会再评论。

  至于她的本意究竟如何,既然她已经在CNN上亲口做了声明,那就应该以那个声明为主吧。你可以参考她在CNN上发表的内容。

  ■迪奥中国称已跟斯通没任何关系

  青年周末: 如果没征得莎朗•斯通的同意,你们就向公众发出那份道歉声明,岂不是在客观上遮蔽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影响了大家对这件事的认知?

  迪奥中国: 我们在此前发给媒体的公司声明上已经写得很清楚:我们既不认同也不支持她这样的言行。我们一直在为地震受难者真诚哀悼。至于有人要以什么样的观点来评价那个道歉声明,那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情。

  青年周末: 有人说,你们当初迫不及待地发道歉声明,只是危机公关的一招,着眼于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利益而已。那么,你们到底有没有维护自己市场利益的考虑呢?

  迪奥中国: 维护自己市场利益?呃……应该说是为了维护自己消费者感情的考虑吧。我们此前说过,我们不支持任何伤害自己消费者感情的言论。

  青年周末: 你刚才说迪奥中国跟莎朗•斯通没什么关系了,是不是意味着迪奥将与她解除形象代言合同?

  迪奥中国: 代言合同是法国总部那边与她签订的,我们这边尚未得到变动消息。如果有变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

  青年周末: 有媒体说,在莎朗•斯通否认道歉后,你们的危机公关“穿帮”了,你对此说法怎么评价?

  迪奥中国: 对个别媒体的观点我们不做评论。对这一事件,我们相信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说法。我们不认为存在危机公关“穿帮”。  

  媒体是否掐头去尾、曲解原意?

  ■莎朗•斯通认为视频被刻意剪辑

  5月31日莎朗•斯通在寄给《纽约时报》的电邮声明中还强调,那个被无数次播放的视频新闻经过了编辑的剪辑,她的一些解释性评论被剪掉了。

  “我非常难过,一段10秒钟的被剪辑得很糟糕的视频,玷污了我超过20年从事国际慈善事业的名声,我原本是想帮助中国人民的。”她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有人认为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很开心,是因为她为桥梁基金的救灾努力而感动。“这些其实是我想跟记者说的,但是都被剪掉了……现在看这段带子,我好像是一个彻头彻尾挑事的人。”

  6月1日,对于斯通表示香港传媒剪辑片段歪曲她本意,香港有线娱乐有限公司强烈抗议,并于当晚将全程3分钟的采访录像对外公开。

  香港有线娱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小明在接受网易娱乐采访时说:“莎朗的言论,伤害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也侮辱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谁在乎她是否道歉,公道自在人心,有人不停讲大话,去掩饰自己的过失,任何国家发生这种不幸的事,全人类都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落井下石。CEN(有线娱乐台)所有报道都是播片形式,不可能歪曲。而且四川地震是整个中国人民的哀痛,我们绝不可能剪裁片段,去炒作新闻。”香港有线娱乐副总裁邝伟茗也说:“如果莎朗所指的是CEN,我们会要求她公开道歉,否则会对她作公开谴责。”

  而当时在场采访并发问的CEN记者邝凯亮,对莎朗•斯通的言行更是感到气愤:“我当时问她对于四川地震的感受,她将事情拉到政治上,令人十分无奈,她的答案也令我很心痛。我觉得她是在为自己的言论找借口。”

  ■媒体是否掐头去尾、曲解原意?

  “莎朗•斯通在戛纳接受采访时将中国四川地震形容为一起‘有趣的事情’,并称这是中国的报应。”深圳某时报上的这两句话,基本代表着绝大多数大陆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所使用的措辞和说法。至于莎朗•斯通接下来提到自己“报应”思想的转变过程,以及对受灾人群的同情话语,除个别网站外,大陆媒体一般都未作提及。这被一些质疑者认为未能完整传达莎朗•斯通的表述。

  而在MOP等少数全文照录莎朗•斯通原文的网站上,也特地在她所说的“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后,用小括号的方式标注为“指地震”。

  这一做法被一些质疑者认为是媒体曲解了莎朗•斯通的原意。6月1日,韩寒在其博客上发表《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引用莎朗•斯通原话和网友的翻译,详细分析了莎朗•斯通那番话的是与非,认为莎朗•斯通所说的“有趣的事情”并非指大地震,而是指她本人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韩寒认为,斯通表述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被概括成了“地震很有趣,中国遭报应”。但实际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没看过原话。”韩寒得出结论称:“我认为莎朗•斯通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了一场错误的表白。其中关键是错误的媒体。”

  一篇名为《香港传媒的英文水平》的帖子,指出香港有线娱乐新闻台的字幕翻译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斯通所说的“我之前想:这是报应吗?”被译成了肯定句“这该是报应吧!”该帖指出了有线电视翻译的多处错误。(参见A12版莎朗•斯通发言原文)

  但也有网友跟帖认为:“翻译有倾向性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莎朗斯通言辞和表情里的冷漠和恶毒没有被任何人曲解。”  

  无严肃媒体“纠偏”,争议报道该信谁?

  如何看待莎朗•斯通事件中的诸多争议,以及如何评价遭到质疑的报道媒体,《青年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教授,他认为中国媒体的市场化,已经发展到了迎合和讨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程度,对此如不加以克制,会出问题。

  ■没必要为个别人的话兴师动众

  青年周末: 莎朗•斯通只是一个娱乐明星,并不是一个政治家,媒体有必要对她的这番言论如此关注,以至于长篇累牍地加以报道吗?

  展江: 这个比较难说。她在国内的名气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她确实侮辱了中国人,那么几乎必然就会激起中国人的愤怒,媒体肯定会一拥而上。

  某个人的言论激怒一群人,这种事情在中国已经发生多次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该有越来越大的气量,但现在却老是被个别人的话搅个翻天覆地,上次是卡弗蒂,这次是莎朗•斯通。为什么我们会因为这么一个很个体的表达,就会如此大动肝火?我的意见是,对一些言论可以做一些澄清,也可以做一些批评,但没必要排山倒海地去声讨。

  ■对争议性话语不能掐头去尾

  青年周末: 有人认为,这次事件是媒体在寻章摘句,误导读者,你对此怎么看?

  展江: 莎朗•斯通这件事,目前感觉还有一些问题没说清楚。但如果有人认为,莎朗•斯通的那番话可能还有别的解释,那就应该让这种不同声音发出来。即便抛开这个具体事件,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在话语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公共空间,各种话语都能表达,不能只让那种纯粹煽情的观点垄断了媒体。

  对待这种争议性话语,尤其不能掐头去尾。再比如,莎朗•斯通说了这些话,是否引起了不同意见和评论?媒体可以提供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香港最初报道此事的那个电视媒体肯定是有问题的。公众被诱导就不可避免。

  特别是莎朗•斯通这件事还涉及翻译中的问题,需要对照原文,对她表述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和诠释。有些语言是不好翻译的,容易转义,把握不好就会犯错。比如说,Karma是一个佛教术语,除了“报应”之外,它是不是还有别的含义?我没查过词典,不是很了解。

  ■媒体要讲新闻专业主义

  青年周末: 那么,对媒体在这件事中的表现我们能反思些什么?

  展江: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指什么呢?具体就是:事实和意见分开,即报道和评论分离;对待基本的新闻事实要反复考证;平衡处理资讯。

  这些都牵涉到一些具体的操作方式。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媒体都不职业,不能平衡处理资讯,不能认真、完整地叙述别人表达的意思。

  此外,中国人一向有“家国”的概念,习惯于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而国外往往认为政府是政府,民间是民间,不该混同起来。西方国家有些人,一向喜欢批评政府,不管是哪国政府。但国内媒体却把他们对官方的批评演绎为对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批评,这本身是有问题的。

  再说,对这种有上下文的话语,媒体常常只攻其一点,也就是抓住一句话放大、搓火,媒体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很低级的行为。但是往往能获利,通过刺激公众的民族心理来增大发行量,属于一种眼球经济。中国已经有媒体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依靠炒作民族主义,不断制造一些对手。

  这些年媒体在市场化之后,比较注重受众的反应情绪,这种做法本来没有错,但现在发展到媒体迎合和讨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不加以克制,确实会有问题。

  ■需要严肃媒体“纠偏”

  青年周末: 媒体不专业,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状况吗?

  展江: 中国媒体应该有一种分化,某些媒体可以做得不那么专业,但同时应该有一些公信力较高的严肃媒体。前一种媒体影响大众,后一种媒体影响精英。大众人数虽多,但不影响社会决策。英国太阳报煽乎什么事情,舆论就不会太在意,因为他们会去看严肃大报怎么说。

  但问题在于,中国媒体目前还没有明显出现这种分化,因此在某些曲解诱导的新闻报道之后,很少有严肃媒体加以纠偏。这表明我们的媒介生态还不够健康,再加上网络一传播,就很少有人知道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中国媒体如何运用自己的话语权,不同媒体差别特别大。个别智商较高、新闻专业主义运用得较好的媒体,反而还可能受到别人的围剿。这就是目前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状。

  北京的主流报纸多是一些煽情报纸,让它们转变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媒体获得了报道某些事件的空间,但它们能不能认真负责呢,不知道。这是中国走向国际社会中必须要付出的学费。  

  网友:她对中国情况相当无知

  ■“莎朗•斯通,请不要满嘴跑火车”

  在网友愤怒的声讨声中,为莎朗•斯通辩护的言论寥寥无几。此前,一篇名为《媒体不能寻章摘句 故意将莎朗•斯通塑造成恶人》的评论文章,在中华网同样也遭到网友怒斥。该文认为,莎朗•斯通的回答被媒体恶意裁剪了;而莎朗•斯通本人则被故意地塑造成了恶人。截至6月3日,对此文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呈现1:10的悬殊比例,标志着部分中华网网友对此事件的态度。

  西祠胡同网友质问莎朗•斯通:“关于西藏问题,请问你了解了多少?这些年我们的政府对西藏做出的贡献,全世界有目共睹!你说达赖是你的朋友,你就可以将个人的感情肆意添加到对这场灾难的评论中来吗?你真是无知肤浅得可笑! 莎朗•斯通,虽然你已经是过气影星,但也要请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还有网友表示:“就算国内媒体对莎朗•斯通的本意进行了曲解,但她这样随意将政治、奥运、地震等几个不相干问题拉扯到一起的言论,实在是满嘴跑火车。”

  ■外交部: 注意到她的道歉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5月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注意到了莎朗•斯通女士日前所发表的言论,同时我们今天也注意到她28日通过她的代理人向中国人民致歉。

  有记者问:“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24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四川地震是一次‘报应’的言论。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秦刚回答说:“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努力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作为一个艺人,应多做有利于增进国与国之间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的事情。”  

  莎朗•斯通接受CNN采访时的发言  

"Yes, I misspoke," said the statement released by Stone's publicist and entitled "In my own words by Sharon Stone."

"I could not be more regretful of that mistake. It was unintentional. I apologize. Those words were never meant to be hurtful to anyone," Stone said. "They were an accident of my distraction and a product of news sensationalism."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ports about what I said in Cannes. I would like to set the record straight about what I feel in my heart and end all of the understandings," she said.

"We absolutely disagree with her hasty comments, and we are also deeply sorry about them," Dior said in a statement from its Shanghai, China, headquarters.

But Stone said she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ain that this whole situation has caused the victims of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China." 

 

莎朗·斯通在戛纳的“报应”言论

记者: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earthquake in CHINA?

莎朗·斯通:  Of Course I have.

记者: How you feel about it?

莎朗·斯通: Well you know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at first, you know, I am not happy about the ways the Chinese were treating the Tibetans because I dont think anyone should be unkind to anyone else. And so I have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how to think and what to do about that because I don’t like that. And I had been this, you know, concerned about, oh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Olympics because they are not being nice to the Dalai Lama, who is a good  friend of mine. And all these earthquake and stuff happened and I thought: Is that karma, when you are not nice that bad things happen to you? And then I got a letter, from the Tibetan Foundation that they want to go and be helpful. And that made me cry. And they ask me if I would write a quote about that and I said, “I would.” And it was a big lesson to me, that some times you have to learn to put your head down and be of service even to people who are not nice to you. And that’s a big lesson for me.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