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10人共绘 油画“废墟下看书女孩”拟义卖6000万

油画《生命的礼赞》局部。
油画《生命的礼赞》局部。

在医院的邓清清。秦文清供图
在医院的邓清清。秦文清供图

油画《生命的礼赞》。
油画《生命的礼赞》。

  5月12日下午,什邡蓥华镇中学教学楼垮塌以后,一百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5月13日凌晨,当成都军区特种大队官兵救援时,发现一个女孩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个女孩儿叫邓清清,她的故事感动了中国,但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日前,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马冰、绍亚川、秦文清、忻东旺、朱春林、雷波、马琳、刘建平、林森、王克举10位艺术家,通过集体创作的方式,花了3天时间将该故事创作成了一幅撼动人心的布面油画,名为《生命的礼赞》,被企业家史玉柱以1000万元认购收藏,并放在今日美术馆进行展览。


  昨日,参与创作的艺术家给记者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原来,史玉柱只是接过了爱心传递的第一棒,这幅画将继续义卖,直到筹款6000万为灾区建震不垮的学校。而记者还了解到,在这幅画作的创作过程中,重庆人、海军创作室的专职画家秦文清成为关键人物,他在灾区花了48小时寻找到了这幅画的主人公邓清清。

  小时的艰难创作:

  在地下室搭了一个废墟

  没有图片

  简短口述成全部资料

  旅美专职画家马冰是《生命的礼赞》的主创者之一,央视《我们》栏目的主持人王立芬在听到邓清清的故事后,最早就是和他联系,希望能通过绘画的形式,为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把该画赈灾义卖。

  马冰告诉记者,听到王立芬的转述,他首先是震惊,然后几乎是没有经过思考就答应创作,他认为“这是艺术家的责任”。随后,他立刻联系了当年和他一起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的同学,“全班14个同学,生活在北京的有10个,这10个同学都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记者了解到,除了正在赶往成都参加救灾的秦文清,9位艺术家迅速聚集到今日美术馆,在没有任何图片、影像的情况下,开始“空想”创作,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范本。

  10人共绘

  各施所长分工协作

  一幅2米×6米的油画,让10个艺术家来画,且要看上去天衣无缝,就像出自一人之手,这样的要求,对于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难怪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会说:“要将10个性格各异,且都非常具有个性的艺术家聚集到一起创作一幅作品,本身就不可思议。”

  清华大学教授忻东旺向记者揭秘了他们的创作过程:“绍亚川、马冰负责整体框架和主题,我比较擅长画细节和静物,就被安排刻画人物表情,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谁画钢筋,谁画桌椅,我们都有明确的分工。”

  寻找感觉

  复原现场真人当模特

  创作中,艺术家们不断地重读简短的故事,但能得到的创作灵感太少了,几位艺术家最终商议,要复原一个地震废墟现场。为此,他们找来了一个中学女孩充当模特,在今日美术馆的地下室,让女孩躺下,把门板等物品覆盖在她身上,虚拟出了一个废墟现场。艺术家们就以这个现场拍摄的照片为参照,完成了《生命的礼赞》的初稿。在这初稿中,看书的女孩还是请来的小模特。马冰回忆,从开始创作到彻底完稿,花费了整整3天3夜。

  小时的紧急寻找:

  邓清清被找到时仍在看书

  特殊任务

  去废墟寻找邓清清

  就在9位艺术家们在北京绞尽脑汁创作的同时,正从老家涪陵赶往成都参加救灾工作的海军创作室的专职画家秦文清,也承担起了在灾区寻找邓清清的任务。秦文清赶赴灾区的时间是5月23日,那时正值灾区救援的关键时期,要在灾区寻找一个普通小女孩,秦文清也没有底。在《面向民兵杂志社》主编的帮助下,凭着军人身份,秦文清终于到达了故事发生地——什邡蓥华镇中学,不过让他失望的是,邓清清并不在此地,她的班主任透露了一个不确切消息:“她可能还在双流第一人民医院。”

  找到她时

  正在看《感受母爱》

  赶到双流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告诉秦文清面前的女孩儿就是邓清清时,秦文清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从这个女孩儿的眼中看到了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坚毅。而更让秦文清诧异的是,在医院过道的临时铺位上,面对周围嘈杂的环境,这个小女孩儿依然在认真地看着书,她的手上捧着《感受母爱》,旁边还放着一本《观后感、读后感》。秦文清称,邓清清显得非常大方,热情地称呼他“解放军叔叔”,面对秦文清拍照的请求,邓清清欣然应允。至此,该故事中的主人公,终于被相机定格,不再抽象。为了找到邓清清,秦文清花费了整整48小时。

  迅速换脸

  邓清清成了主人公

  秦文清迅速将照片传回了北京,艺术家们随即在初稿上换脸。马冰介绍,他们对邓清清在画作上呈现的表情思考了很久,“首先我们觉得她应该是一个励志的形象,所以眼神中必须要有坚毅的感觉,但我们同样要突出她在废墟下的恐慌、痛苦、期盼。在画完之后,从四川赶回的秦文清还对这张脸作了最后的修饰,最后呈现出的邓清清,脸上脏脏的,而且还有伤痕。”本栏稿件由记者巫天旭采写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