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8时10分,一辆满是灰尘的越野车停在了四川省北川县城大桥边。
“老弟,我又来看你了。”穿着防护服的绵阳市公安局装备财务处民警徐根发从车里走了下来,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望着。
这里是进出北川的交通要道,是北川城内观测唐家山堰塞湖最近、最直接的地方,也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后冲击的第一站。
“老徐,请报告现在的位置。”对讲机响了。
“我在大桥观测点。现在是上午8时15分,渗透水量未见增加,山体未见崩塌异常,完毕。”在仔细对渗水的山体观测后,徐根发向指挥部报告。
上午8时20分,在报告完毕后,徐根发登上越野车向县城腹地开去。
没有战友的陪伴,徐根发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而从5月23日算起,这已是他连续第11天独自执行巡逻任务。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升级,除观测点人员外,城内执勤人员全部撤离,徐根发成为北川城内的最后一名守护者。
主动请战北川巡逻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天起,徐根发就和其他民警一样,担负着绵阳市内的执勤任务。
看着一批批的民警从各县调来派往北川,老徐急了,几次找到局领导,要求去最前线。
5月20日,北川县城封城,为了及时了解唐家山堰塞湖情况和防止灾区群众进出北川,前线指挥部决定在北川大桥边设立卡点,这个任务便给了绵阳市公安局。
5月21日,徐根发找到绵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张伟。“还是让我去吧。我有驾驶经验,北川我去过多次,那里的地形我熟悉。”徐根发向局领导请战。
“让一个人独自到这座已经死亡1万多人的空城巡逻,这任务不是每个人都能担当起来的。他要政治上可靠,对公安事业忠诚,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他必须是驾车高手。如果堰塞湖向北川县城方向溃水,只有驾驶高手才可以安全逃生。”事后,绵阳市公安局宣传处主任江斌对记者说。
徐根发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位53岁的老警察,军龄、警龄加起来长达35年,驾龄也有33年。在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随部队在阵地坚守了86天,期间多次驾车往返敌人的封锁线。他能熟练地驾驶各种车辆,尤其善于在危险的山地行车。
“我是一名老警察,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做点事,告慰遇难者……”徐根发由衷地说。
5月22日上午,正在绵阳城里执勤的徐根发终于接到了赴北川的任务。下午,他简单地收拾了行装,当天就赶到绵阳市公安局设在北川县的前线指挥部。
坚守是为了不让百姓受难 5月23日6时30分,徐根发准时驾车从设立在擂鼓镇的北川县公安局临时驻地出发,前往自己的岗位。
7时10分,徐根发在送完各观测点的战友后,准时赶到指定卡点,做入城的最后一次准备:检查防化服、检查通信器材、查检车辆情况、全面消毒。
7时40分,卡点的民警为他打开护栏,对讲机里传来凝重的祝福声:“老徐,保重!”
老徐没有说话,他使劲地长按了一声汽车喇叭,缓慢通过护栏向北川县城腹地进发。
北川县城观察点设立后,城内其他执勤公安民警全部撤离,徐根发主动提出让北川两位战友前往相对安全的县城周边观察点,而自己则孤身一人深入设在北川县城大桥附近最危险的观察点,并在城内开展巡查。徐根发对县道路进行了仔细测算,他认为,即使堰塞湖出现灌水险情,他也能够凭借自己熟练的驾车技术脱离险境。
县城观测巡查一段时间后,必须要返回卡点对身体和车辆进行消毒防疫处理,然后再返回县城。一天下来,徐根发通常要往返10多趟。
“一个人在这里,不怕危险吗?”记者问。
“虽然危险,但我们坚守的目的就是不让老百姓再受难。”面对着生死考验,徐根发显得从容镇定。
5月30日10时,徐根发驾车经过县城颠簸的泥土路返回卡点消毒。行至三倒拐一处急弯道时,前方山坡上突然滚落下3块巨石。徐根发猛踩刹车,越野车在刺耳的摩擦声中停下来。“轰、轰”几声震天巨响,石头砸在距车头仅3米左右的路面上,尘灰顿时腾空而起。一阵惊慌后,他很快平静下来,驾车小心绕过乱石安全回到卡点。
“县城里已经没有人了,那您每天的巡逻任务是什么?”记者又问。
“现在北川面临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卫生防疫。封城后,还是有许多群众从山间小道偷偷返回城里搬运财物。发现后,我必须把他带到卡点进行登记和严格消毒。”徐根发介绍说,也有一些违法分子趁机进行盗窃,所以每天必须对一些重点部位进行不定时巡逻检查。
吃方便面睡越野车 每天晚上8时,在卡点再次经过严格消毒防疫后,徐根发驾车回到擂鼓镇驻地。脱去穿戴了一天的防化服,将手洗净后,民警们随即递给他一盒方便面。为了不给北川战友找麻烦,徐根发每天晚上睡觉的地方都一成不变:越野车后排座椅。
已经十几天没有洗脸、洗脚和刷牙的徐根发觉得自己都变臭了。他托战友给他带来了一瓶花露水,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往自己的脸上和身上喷一点。
“这样可以防蚊虫,也可以让人不觉得我臭。”老徐对记者说。
“您在北川已十几天了,想没想过向局里提出来换人?”
“还没想过。这里的情况我最熟悉了,我还能坚持。”徐根发憨厚地回答着。
“绵阳市内已经有人员撤离了,您家里情况怎么样?”
“讯号还不是很好,打过几次电话,家里人都挺好。我是一名警察,家里人对我的工作也很理解。”徐根发有点哽咽地说。
“大家都走了,我才走。”徐根发最后对记者说,他还将继续在此坚守,尽最大可能减少群众的无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