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重建资金从哪里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李佐军等专家认为,应该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而不应仅仅采用中央财政直接拨款这一种形式。在赈灾重建中,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即赈灾国债筹集资金。
有专家估计,此次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所需的投资总额很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
那么该由谁来为灾区重建埋单?据分析,目前有以下四种可能,一是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捐款。这部分钱对灾区重建来说成本最低,完全是捐赠性质;二是中央财政拨款;三是对口支援。地方财政替中央财政埋单;四是市场化的渠道。比如贷款和发行特别国债,但贷款要看偿还能力,发行国债也有争议。专家们建议,从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的情况看,虽然今年赈灾重建过程中来自财政部门的资金或逾千亿元,但这不会对财政收支情况产生太大影响。从赈灾重建资金来源的角度看,财政应该担当主角。财政可以通过中央预算调节基金、减少中央行政支出、发行特殊国债、由地方财政对口支援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以缓解对中央财政支出的直接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李佐军认为,我国当年开发大西北,运用了发行国债的方式。四川、重庆地区地震灾后重建,虽然目前尚无法测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重建投资总额,但肯定不是一点点钱,灾后重建至少需要数千亿元。现在社会捐款了300亿元,但对整个灾后重建这只是个零头。国债是可以考虑出手的一种财政政策,只是何时出手、发行多大规模较合适,则需要更多信息数据的测算。“从财政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而不应仅仅采用中央财政直接拨款这一种形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表示,在赈灾重建中,也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即赈灾国债筹集资金。
不过,财政部财政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发行专项国债理论上是一种选择,但通常只有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才发行,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央动用了稳定调节基金,再加上金融信贷等方式,短期来讲发专项国债没有必要。(记者熊焱)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