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 张晓晶)由逾千万考生同时参加的高考是奇观,更是难题。为确保这项考试的公正和权威,中国正在用科技、法治和教育的“组合拳”,严厉打击威胁考试安全的舞弊行为。
北京时间6月7日9时,2008年高考正式开始。
全国共设立考区2500个,考点8700个,考场36万个,监考员100万人,各省还派出巡视员9500人。
今年,中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1050万人,再度刷新历史纪录,599万的计划招生数也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约27万的20多倍。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对于期待通过高等教育获得更好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的考生来说,仍被视为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因此,确保这项考试的安全,不仅牵涉考生利益,更是对社会公平制度的保障。
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从未放松监管,但替考、作弊等高考违纪现象仍屡有发生,且作弊手段日渐高明,手机、耳麦等五花八门。而今年,这种情况将得到更严格的整治与处罚。
在位于北京的教育部考试中心,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监控设施,可以巡视16个省区市大部分考场和保密室。31个省级考务指挥中心则可以对当地大部分考场实施监控,监控录像保存半年,以供核实和抽查。
各地也采取高科技手段,严密监视和打击舞弊:福建专门派出无线电流动检测车,在考点外巡视;黑龙江首次采用监测电磁环境的手段,并对此前作弊者使用过的“问题”频段展开重点监测;广州将首次使用“考生身份验证系统”。
今年,教育部也加大了对高考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今年高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或替考的考生,将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此外,对在校大学生参与替考、以欺诈手段取得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的考生等,也提出更为严明的处罚措施。
而今年高考尤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变化是,高考试题保密期限的规定将以前的“启用之前属于绝密”修改为“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绝密事项处理”。这一修改意味着:在高考各门课程考试结束前,涉及泄题和利用无线电工具传输试题及答案者,均将按照国家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高考被普遍视为社会公平的一个窗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认为,政府担负起高考公平的责任,对得起社会、家庭对高考的付出。
处罚措施力度越大,就越能起到警示作用。近年来高考漏题的情况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有严格的处罚措施作为约束。叶之红表示。
而建设内在诚信也成为避免舞弊的另一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在高考前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与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并建立起考生诚信档案。今年,各地又纷纷设立高考舞弊举报电话。
考生内在诚信和外在制度建设形成合力,对于提升高考的“软环境”、推动素质教育有积极作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