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昨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流量已达48立方米/秒,湍急水流形成有效冲刷。新华社 发 |
悬湖再次颤抖 炸坝只是谣传
9日11时4分,唐家山地区再次发生强烈余震。记者在堰塞湖坝顶明显感到大坝颤抖。乱石,从周围高山上飞滚,在湖水里激起滚滚巨浪……
在大坝的底部,20多台大型机械正穿梭忙碌,100多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在争分夺秒地抢修一条新的导流明渠。
也许是他们对不断发生的余震习以为常,也许是他们在震动的挖掘机、推土机上没有感觉到余震,没有一名官兵停下来,或者表现出丝毫的惊诧。
泄流量已是前天10倍
到9日中午,泄流量已经超过了50立方米/秒。比前天的5立方米/秒已经增加了10倍,“但这样的速度,还不能完全解除‘悬湖’对下游群众的威胁。”余震发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正在坝顶的简易帐篷里和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水利部部长陈雷等有关领导,商讨下一步的施工计划。
猛烈的晃动,并没有影响到会议的进行,“快些,快些,再快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增大泄流量。”葛振峰将军的观点得到了一致赞同。
方案很快确定——双管齐下,爆破、施工并举,在增大现有导流明渠深度和宽度的同时,加紧新的导流明渠的开挖进度,努力使两条导流明渠尽早汇合。
山顶巨石飞落,官兵鏖战正酣。爆炸声声,导流明渠里的水流速度逐步加快;机声隆隆,一个新的导流明渠的轮廓已经清晰显现……
几天后泄流量将成倍增大
从昨天早上8时起,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流量明显增大,8时20分泄流速度已达48.4立方米/秒,到昨晚6时,流量进一步加大到81立方米/秒。但与上游来水超过100立方米/秒的速度相比,泄流的速度要慢得多。
截至9日10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已达742.62米,距离740.37米的泄流高程高出2.25米。唐家山堰塞湖依然是下游130多万群众头上的一个“悬湖”,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进一步加大工程排险力度,优化方案,从6月6日下午开始,数百名武警官兵在原有一条泄流槽的基础上,再开挖一条泄流槽。目前这条新的泄流槽已具雏形。几天后就可与现在的泄流槽汇合,届时堰塞湖的泄流量将成倍增大。
昨天中午11时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洪水经过下游北川水文站,但截至昨晚9时,洪水仍未到达通口水文站。专家组专家预测,昨晚晚些时候洪水将达到通口水文站。随着泄流速度的增快,今日唐家山堰塞湖出库流量有望超过入库流量。这意味着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效率将有质的突破。
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清障
随着水流对两岸的不断冲刷,导流明渠的过流宽度已由7日的不足5米提高到了10米左右。在导流明渠的尾部,两岸坚硬的岩石对水流的冲刷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只有打通这个“瓶颈”,泄流速度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增大。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的官兵们对岩石层展开连续爆破。首批运进来的3吨炸药已经用完,又一批炸药正在紧急运送中……9日上午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10多次爆破,效果明显。截至12时,泄流量超过50立方米/秒。
与此同时,前几天一直阻挡泄流速度的漂浮物昨天也仍然存在。房屋椽子、废旧物品等漂浮物从上游快速漂下,并在河流拐角处停住,泄流速度也受到影响。为此,抢险人员昨天继续用重型火器对河流中的漂浮物实施爆破。为了提高泄流速度,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跳进导流明渠,奋力移开这些漂浮物。有的战士也因此导致胳臂和腿上多处受伤,但只经过简单的消毒和包扎,又投入紧张的抢险中。
当地政府:堰塞湖不会炸坝
连日来,记者目睹了唐家山抢险指挥部所有成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殚精竭虑,同时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减灾、除险、避险相结合,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系统工程。其间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几经调整,反复斟酌。
绵阳市副市长林新昨天表示,此次避险施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用机械开挖和小规模爆破的方式扩宽加深溢流槽,进一步降低堰塞湖库容,尽可能地减小溃坝洪水的危害。由于大坝不具备采取大规模爆破的各种条件,所以不是社会上流传的所谓炸坝方式。但采取积极的排险工程措施,并不意味着风险已被排除,工程排险是为了降低和最终排除风险。这是向最好的方面努力,尽力争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避险疏散撤离是作最坏的打算,是为了躲避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发生最坏结果,也能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尽可能降低财产损失。
在现场指挥抢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昨天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完全排除可能还需要数天时间。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肖欢欢报道)
唐家山堰塞湖仍处高危阶段
当前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既有其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其确定性表现在,如果唐家山堰塞湖遭遇较大降雨,导致水位上涨,危险性会进一步加大。有统计显示,如果上游流域平均降2毫米雨,将使坝前水位上涨1米。堰塞体还在遭遇余震,这都表明,唐家山堰塞湖处于高危险阶段。
同时,唐家山堰塞湖风险也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上游地区即将进入汛期,据预报降水将达到400至500毫米,对泄洪能力构成严峻挑战;堰塞体地质构造尚未完全查清;在堰塞体的下方已形成了10个左右的管涌,其中3个管涌比较大,可能对堰塞体的稳定构成影响;频发的余震和持续不断的山体滑坡,时刻考验着堰塞体的安全;上游的地质变化迅速,不远处已有山体开裂,一旦出现山体滑坡,巨大的冲击波将瞬间冲垮堰塞体,卷走坝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