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谷”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约150公里的沙漠深处
游客在参观古鲸类化石
由埃及首都开罗向南,沿着尼罗河西岸前行约一个多钟头,就到了有着“埃及粮仓”美誉的法尤姆省。在法尤姆省所属的沙漠深处,有一个叫鲸鱼谷(WadiHitan)的地方。
鲸鱼谷位于沙漠深处
从法尤姆再往西,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域内,像明镜一样镶嵌着埃及第二大淡水湖——“加伦湖”。正午的阳光下,湖水微波不兴,静静地倒映着两岸翠绿的草木和庄稼。由于周围湖区落差的原因,这里形成了一些瀑布。从瀑布下面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如丝丝细雨吹在身上,没有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但那种似有似无的轻柔却让人非常惬意。
我问当地的农民:“湖里是不是有鲸鱼啊?鲸鱼会不会藏在瀑布下面?”对方莞尔,说不,鲸鱼谷还得往前走。
怡人的自然环境使得绿洲内植被丰富,椰枣树形态婀娜,其椭圆的果实带着蜡质的光泽,远看像用塑料做的假水果,咬到嘴里咔嚓一声,带着点淡淡的甜味。
鲸鱼谷探索鱼骨化石
离开加伦湖区,很快就到了“拉岩谷”自然保护区,与先前的青翠和湿润相比,这里入目的全是戈壁和沙碛的褐黄色,越往前走,就越显得荒凉。这样的环境实在与鲸鱼联系不到一起。然而,鲸鱼谷就位于沙漠的深处,由于地质变迁,这里几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海域,有成群的鲸鱼出没,所以得名鲸鱼谷。
鲸鱼谷阿拉伯语叫“瓦迪·黑坦”,瓦迪是“河谷”,“黑坦”是鲸鱼的复数,说明这里当时鲸鱼的数量之多。果然,在沙漠腹地,有一个“拉岩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我们趋前观看,发现上面的文字说它建于2001年6月,这实际上是一座地质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考古发掘。
18米长的鲸鱼标本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德国、英国等地质考古学家就开始探索鲸鱼谷了,发现了相当珍贵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标本,如多刺鱼、鲨鱼、海蛇、海龟、鳄鱼、海牛和鲸鱼等。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鲸鱼了,而且鲸鱼的种类有5种之多。
2005年4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利浦·金戈里奇在鲸鱼谷有了重大的考古发现。他率领的考古小组找到了鲸鱼骨骼化石,一块块连起来居然长达18米,并且“从脊椎到尾巴的整副骨骸”都可以完全地连成一体。关键还在于,经科学考证,这种鲸叫“械齿鲸”,它是太古生代始祖鲸的一种,现在已经绝迹了。
据介绍,械齿鲸由陆地哺乳类演化而来,它没有呼吸孔,却从其陆地祖先那里继承下来了一双小脚。这种鲸看起来很像大海蛇,却比海蛇珍贵,它生活的年代至少在4000万年以前。
正因为如此,菲利浦·金戈里奇一看到这种鲸的化石,就兴奋不已。他决定把骨骸化石搬到密歇根进行保存加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然后再带回埃及展览。因为这一考古引起了轰动,很快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自然保护遗产名录。
迄今为止,鲸鱼谷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菲利浦·金戈里奇发现械齿鲸标本化石的地方,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那里地处沙海深处,交通不便,阻止了游人前去一识其“庐山真面目”。
一路上开车陪同并保护我们安全的埃及旅游警察说,完全没有必要进去,那里不安全,需要四轮驱动的吉普车才勉强可以到达,即使这样,弄不好还会迷路,而且还得事先有文物部门的准行证等等。看来真挺麻烦。警察还说,游客中心附近就有一处鲸鱼化石保护现场,它与械齿鲸差不太多。
果然,离“拉岩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侧门不远,有一圈被木桩和绳子围拢起来的沙土,上面摆放着一堆石块,乍看不起眼,细瞧,还真是鲸鱼的形状。只是比真鲸鱼要短,个头儿也比不上游客中心里展览着的化石标本呢。
绿洲居民的平和生活
鲸鱼谷附近的绿洲地区居住的居民多以农牧和捕鱼为生,为保护该地区有限的渔业资源,当地对捕鱼有特别规定:每周四、五休渔,每年7、8、9月所有湖区休渔,平时高、低两个湖区供人们轮流捕鱼。捕鹰也是当地居民的一项高级职业,为某些家族所垄断。在每年的捕鹰季节,一些捕鹰人就会来到这里进行捕鹰。捕鹰是分组进行的,每组2到3人,一次捕猎行动耗时5到6天。捕获的鹰加以驯养,便可向国际市场出售。 (来源:法国《欧洲时报》,作者:黄培昭)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