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酝酿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区 实践思想大解放

  广东酝酿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区

  黄树辉

  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意见,这也是汪洋主政广东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之后推出的第一份经济发展战略。

  产业链条整体转移

  这份决定提出,力争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

  同时,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为了实现“双转移”目标,广东省五年支持资金总额计划安排500亿元,而打造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则被认为是一种切实的路径选择。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均有承接冲动,该文件还在制定时,河源市就提出建议在他们那里搞。”该知情人士如是说。5月7日至8日,黄华华就产业转移问题赴河源进行了专题调研。

  这位知情人士还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广东决策层的这种更大胆设想,是希望能形成一个由省级主导的、集约式产业转移模式,并提出在未来5到10年内打造2或3个100至200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转移园区,在东西两翼或粤北山区布局。

  据介绍,为推动此次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广东省政府计划每年要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5年共计投资75亿。

  在大致产业规划上,酝酿中的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区不再是引导单一企业的迁入,而是产业链条的整体转移和配套;在企业来源上,超大规模产业转移园区不仅仅局限于吸收珠三角的企业转移,而且还要进一步承接外部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规模效应。

  遍地开花效果不佳

  实际上,在此之前,为珠三角产业向广东山区进行梯度转移,广东于2005年就出台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广东省向各市分别下拨4000万元建设资金。

  按照广东建设产业转移园区的设想,可以一举两得:既能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又能通过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园承接珠三角企业的转移,把企业留在广东落后地区,以此促成广东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至目前为止,广东已有11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与5个珠三角城市建立了2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据官方测算,这些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如果按规划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600亿元,这相当于2005年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14个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7%。

  然而,广东产业转移园区的制度设计目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民进广东省委也递交了专门提案,反映在产业转移工业园缺乏宏观规划;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后续用地指标不足、缺少配套政策等等。据说,在很多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真正属于产业转移的企业屈指可数。

  而不久前广东省经贸委在调查也发现,一些产业转移工业园规模不大,根本无法满足珠三角一些大型企业和产业链条的整体搬迁需要。

  专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谢鹏飞:产业转移离不开政策指引

  黄树辉

      在“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珠三角地区能否及时补充更高级的产业形态,这对政府是一个重大考验,这也就是所谓的“产业空心化”危机

  在广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过程中,如何应对企业外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珠三角各市都无法绕开的发展命题。其中,东莞多项调研课题均涉及产业转型升级。

  3月17日,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了《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转移珠三角比较劣势产业,将占用资源较多、与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不相适应、不具备后续发展潜力的产业转移到适合的地区。

  在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看来,破解发展难题,现阶段广东的产业转移仍要以政府为主导,离不开政策指引。作为广东省决策系统的智囊人士和多项政策的起草人,谢鹏飞就此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虽然没有确凿的证实,但是关于珠三角企业大量外迁的消息还是在不断传出。有学者认为,外界在一定程度上“妖魔化”了珠三角的企业外迁,你是如何看待的?

  谢鹏飞:对珠三角企业的产业外迁,很多人了解得不够全面。企业外迁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外迁。目前,珠三角企业转移的主流方向还是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到周边省区的仅占少量。

  实际上,珠三角企业转移在根本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因追求低成本优势往外转移,另一方面是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扩张,需要到新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

  而广东省政府有意识助推产业转移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当时出台了《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进行转移。2005年又出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政策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珠三角企业外迁的推手有哪些?

  谢鹏飞:这种情况发展到今天,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珠三角在率先开放的基础上起步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主要是依靠承接港澳台的加工制造业转移,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产业体系。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这些产业大多都是处于价值连的低端,而且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导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聚在集珠三角,去年广东的常住人口已达约9449万,居全国第一,给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扰。

  此外,土地资源和环境耗费过大,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不堪重负;劳动成本上升,也导致企业经济压力增大。

  《第一财经日报》:对目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政府是否满意?

  谢鹏飞:珠三角能不能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考虑主动推动产业转出,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实际上,刚开始时珠三角有些地区并不太愿意的推动产业转移,毕竟这涉及到GDP指标和地方税收。说到底,还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认为全省产业转移的状况是好的,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进区吸收的项目都还不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清远市和河源市,短短几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工业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当然,产业转移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产业转移园区配套还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力;有些项目占地面积过大,土地集中利用效率不高,部分用地手续也不够完善,出现了少量违规用地现象。此外,由于把关不严,引进了一些污染企业,造成环境破坏。

  《第一财经日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应该警惕哪些问题?

  谢鹏飞:毫无疑问,在“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原有落后产业淘汰搬迁之后,珠三角地区能否及时补充更高级的产业形态,这对政府是一个重大考验,这也就是所谓的“产业空心化”危机。

  根据我们的研究判断,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制造业研发、设计环节正在由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广东毗邻港澳,只有更多地吸引香港服务业的转移,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才能获得坚实的支撑。否则,产业高级化就会面临困境。

  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珠三角必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加积极地承接新一轮国际高端产业的转移,特别是香港服务业的转移。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产业转移,广东省和珠三角各地方政府政府是怎样考虑的?扮演什么角色?

  谢鹏飞: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根据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我们的判断是,在未来3至5年内,珠三角地区会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产业转移现象。而破解发展难题,现阶段广东的产业转移仍要以政府为主导,离不开政策指引。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充分调研之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产业和人口的“双转移”,即在珠三角地区实行“腾笼换鸟”,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制造环节向广东的东、西、北部地区转移,同时吸引东、西、北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届时,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将从规划、财政扶持、配套措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推进。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广东正在形成哪些新的产业特征?政府希望珠三角在未来打造怎样的区域新优势?

  谢鹏飞:从破解发展难题角度来看,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方面。

  经过近几个月的解放思想学习调研,一系列事关广东改革开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发展思路和理念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广东已经明确了“面向世界、服务港澳、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全国”的战略定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根据广东正在酝酿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想,以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广东在未来将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一弧”。其中,“一核”主要是指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带”是指以钢铁、石化、造船等重化工业为主的沿海经济带;而“一弧”是指环绕珠三角外围、呈弧形分布的传统制造业。

  而珠三角的主要使命是,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南中国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六大主体产业群:先进制造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品牌带动的传统优势产业、以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和以交通、能源和水利为支撑的基础产业。

  围绕这六大主体产业群,珠三角将重点打造八大载体工程:现代产业示范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业转移园区;数字广东;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现代流通大商圈;粤港澳金融合作试验区;广深佛莞创意产业圈;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