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发现“渭河滩智人头骨化石”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经过全体普查队员近一个月的紧张奋战,目前高陵县文物普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本次普查共发现各类文物点319处,相比第二次文物普查点数增长近2倍。其中渭河滩智人头骨化石、动物化石的发现为重大发现;麦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团庄战国秦汉时代聚落遗址、白马寺滩唐代聚落遗址属重要发现。
|
据文物普查人员介绍,渭河滩智人头骨化石出土点位于高陵县耿镇八家庄与张卜乡贾家庄之间的河滩地,距现河滩地下约9-10米。头骨顶部钙化程度较高,枕外棱突,有较为明显的早期特征,其年代应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旧石器时代之交。渭河滩动物化石群也主要分布于该处的河滩地,距现河滩地下约12-13米,种类有水牛、棱齿象、狗等,年代集中在距今4-5万年,其中少数个体可早到40-50万年。考古专家认为,发现的这些化石所代表的物种现在大部分已绝迹,表明渭河两岸在这些动物生存时期,气候温暖偏湿,适于古棱齿象、水牛等动物的生存。稍后,气候开始明显变干、变冷,大量动物难以适应而死亡。因此这批化石为研究渭河流域古河道、古生物和古环境的演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同时,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普查人员又发现了位于高陵县东北部的麦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彩陶、泥质红陶钵、尖底瓶、夹砂红褐陶罐等遗物,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
此次发现的团庄战国秦汉时代遗址位于高陵县中部,地处泾、渭二河北岸的奉正原北侧,文化层堆积丰富,主要遗迹有夯土、踩踏面、翁棺葬等,遗物有绳纹筒瓦、板瓦、云纹瓦当、夹砂红陶釜、泥质灰陶罐等,是关中地区不可多得的战国秦汉时期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