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11日电(记者黎云)记者跟随由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破专家组成的抢险队,辗转绵竹、都江堰和绵阳重灾区,目击了一次次通路、疏渠、排险爆破。其中,有三次爆破让记者的心灵受到震撼。
你虽然走了,我仍会给你尊严 20多吨的巨石,把绵竹金花镇玄朗沟的一座小楼砸得粉碎,然后又横到了马路中央。
一位老人被死死地压在巨石下边,只露出一条腿……他已经离开人世多日了。
炸掉一块石头,对于爆破专家来说,技术上没有任何的困难。30分钟,他们就可以让巨石粉身碎骨。
几位爆破专家围着巨石,反复地计算、徘徊、为难。
难就难在,这块巨石下还压着一位老人。尽管他已经逝去,但他曾经是一个生命;尽管已经不能感知,但他仍然享有尊严。除了这位老人以外,当地所有遇难者遗体都已经清理掩埋。
让死者完整地上路,是对生命的最大安慰。
“一定要让老人完整地出来。”爆破总指挥刘建永教授狠狠地拍了拍部下的肩膀。
一直站在专家们旁边的一位年轻人,突然跪倒在地——他就是老人的儿子。地震后的几天中,他每天都能看到父亲裸露在外的大腿,每天都在想象着父亲临死前的挣扎,精神几近崩溃。今天突然听到还有机会给父亲举办一个完整的葬礼,他又一次泪水涟涟。
如果采用打孔爆破法,必然伤及老人的遗体,如果不打孔,又有可能引起新的山体滑坡,威胁群众生命和施工人员自身安全。2个小时后,专家小组拿出一个“孔眼与外部装药结合法”的爆破方案。
一声闷响后,巨石四裂,散落的石块飞向山谷,遗体无恙。
51年,一修一炸都是为了你 水塔已经快倒了,51年前写在水塔上的“向解放军学习”“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字样仍然清晰可见。
在都江堰林业机械厂的院子里,一座高40米的水塔被震开了一个大口子,一条7至8米长的裂缝像手心的掌纹一样,蜿蜒伸向塔顶。这些天来,孩子们从塔下经过,都是看着天走路,不敢大意。
“这是当年毛主席派解放军来为我们修建的水塔。”62岁的胡老太回忆说,那是在1957年,为了解决工厂职工喝水的困难,解放军派人员修建了水塔。“当时国家还很困难,修这个水塔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水塔修建完成以后,工厂职工特意在塔上刷下了这2条带有时代烙印的标语。
职工和居民们都围了上来,很多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们对这个水塔充满了感情,很多人都是喝这个水塔的水长大;另一方面,“受伤”水塔又像一把高悬在头顶的剑,说不清哪天就掉下来,必须尽快炸掉。“我从小就喝这水塔的水,今天来见它最后一面。”57岁的刘建成拿着照相机在水塔边留影。
专家爆破组开进厂区,发现爆破的难度很大。水塔的周边,已经被居民楼完全包围,最近的距离不到一米,只有在西南方向有一条不足四米的通道。这意味着,水塔必须向西南方向准确倒下,而且倒在这不到四米宽的通道以内。按照计算,水塔倒下的开角在220度以上,而现场留给爆破专家的,只有200度。
唐勇教授冒险钻入水塔,10分钟后,他又钻出来,弹了弹安全帽上灰,说:“成了!”
水塔内的2根位于东北角的水管,刚好形成一个支撑点,可确保水塔倒在西南方向的通道里。
唐勇又选择“高位装药法”,在离地面2米左右填药,以解决开角小的问题。“这样炸,风险更大,计算必须精确。”唐勇说。
又是一声闷响,水塔应声而倒。即便是亲眼所见,在场的人们仍然怀疑自己的眼睛。水塔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精确地倒在窄窄的通道中,未伤居民楼一砖一瓦。
唐家山:决不会为你掉一滴眼泪 随着越来越高的水位,绵阳数十万人有家不能回,无数双眼睛关注唐家山。
唐家山,成为全国人民的一滴眼泪。
按照原定方案,唐家山堰塞湖采用开挖泄流明渠的方法泄洪,然后通过水流冲击,扩大泄洪口,排除险情。
但进展并不顺利。泄流明渠开始泄洪后,一块位于泄流明渠下端的巨石,成为减低流速、阻滞流量的重要障碍。直到6月9日晚,泄流量一直只有每秒50立方米左右,最宽过流面也只有20米,水流很难对山体和河床实现有效冲刷,扩宽河道。
刘建永向记者比喻,这块石头是泄流明渠中的“中流砥柱”,虽然小,却对岸基结构起到有效支撑,不排除就很难有效泄洪。
6月9日晚,总参谋部急调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爆破专家增援唐家山堰塞湖。谭雪刚教授和杨智旭教授把绳索往身上一缠,爬上巨石勘察,几位防护人员在后方紧紧拽着。唐家山周边山体已完全松动,不易进行大当量的爆破。
“有没有把握?”副总参谋长葛振峰问谭雪刚。
谭雪刚点头:“我们可以。”
经过专家组研究,决定连夜对巨石进行2次“松动爆破”。即第一次先用少量炸药,对巨石底部进行爆破,使巨石松动,然后再次填药,进行第二次爆破,减少对山体的震动。
6月9日18时41分和19时56分,两次爆破声在夜色即将来临时响起。第二天清晨,唐家山抢险人员惊讶地发现,昨天晚上还如同涓涓细流的泄洪渠,一夜之间已经变得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壮观,发出巨大的轰鸣。
500立方米、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滚滚波涛穿北川,过绵阳,上游水位不断下降。
这一炸,爆破专家没有让老百姓流泪。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