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共有400多家注册民营科技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整体水平低,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设计,资金严重缺乏,不能形成群集效应,而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也不健全。在科技创新的经济时代,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短板”——
日前,“2008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兰州举办,这是我国召开的首次民营科技企业高峰论坛,也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今年恰逢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最成功的产物之一的民营企业,也再次被人们关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民营经济总产值占GDP的50%以上,其就业占到新增城镇就业的70%以上。2006年底全国注册私营企业498万户、个体工商户2597万户,成为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企业群体。
国家发改委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创造经济总量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器。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却不容忽略。现状:经济发展的“短板”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甘肃的民营企业。”甘肃省科协副主席、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蒋克强告诉记者,1978年后甘肃开始有民营企业,当时只是零星的家庭作坊式个体工商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得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至2007年底,甘肃省注册民营企业已达4.2万家、加上个体工商户共46万户,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5%,财政贡献接近30%,为全省吸纳就业劳动力200余万。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指出,民营企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明显落伍。”蒋克强说,全国民营经济总产值已占GDP的总量的“半壁江山”;在浙江、福建等东部发达省份,民营企业占全省经济增加值的70%以上,财政贡献达60%以上。“从这些数据上可以清楚看到,东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均衡。”
而民营科技企业在甘肃起步更晚。从1984年开始至今,只有400多家注册企业,其中达到亿元经营规模的不足10家。“这些企业大多整体水平低,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设计,资金严重缺乏,不能形成集群效应,而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也不健全。”高新才说,“在科技创新的经济时代,民营企业其实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短板"!”困境:四大瓶颈待破
在蒋克强看来,制约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度大,争取项目难,管理方式落后。
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2005年发布了“非公经济36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2007年,甘肃省也撤销了以前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90多个文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然而,这些很好的措施和政策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一些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没有落实到位,这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蒋克强指出,正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银行变相限制放贷,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增大;企业的一些进出口业务,得不到临时周转资金,不得不拱手送人。
另外,由于社会的不信任和不被看好,民营科技企业在招标时,即使实际投标条件好于国有大企业,也往往落空,争取不到一些重大项目,错失发展良机。
“甘肃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也制约其快速健康地发展。”蒋克强说,家族化经营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凝聚力量,节约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弊端逐渐呈现。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使得引入优秀人才比较困难,家族成员大都是特权阶层,严重影响到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四个瓶颈如果不能突破,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突破:政策配套自主创新
怎么破解甘肃乃至西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困境?“政策配套下的自主创新。”“2008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与会的专家与企业家共同为民营科技企业把脉,并开出了“处方”。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说,要把政策配套作为体制创新的主题,为企业搭建好社会化的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这两个“齿轮”的快速运转。
他强调说:“在具体操作中,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克服体制性障碍,实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最终才能提高民营经济的比重。”
华志泰欧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朱希铎指出,所有成功企业有两个要素:规模大和能力强。
“小企业只有做强才能健康成长,大企业只有做强才能持续做大,而不管做大和做强都需要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进行自我创新。”他建议企业从资源配置、市场营销、管理执行、系统控制和人才凝聚五方面入手,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秀企业品牌。
“甘肃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是西北的一个缩影。这次我们民协把这些专家请进来,就是为西部民营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本次论坛的举行,将会极大地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形成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蒋克强充满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