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由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四川省委联合组织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会之后,12日上午9:30报告团的部分成员又来到全国政协礼堂,为首都卫生系统作专场报告。
报告会上,广东省赴四川省抗震医疗队护士刁冬梅做了题为“白衣战士托起生命的希望”的报告。
白衣战士托起生命的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刁冬梅,是广东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队员。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惊广东,5月13人晚上,我们第一批广东医疗队飞赴成都抗震救灾。按照卫生部的命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汶川映秀镇。过了都江堰以后,交通受阻、通讯中断,必须急行军。我们只带了两天的干粮,尽量多带药品,最重的大药箱有50多斤。一路上险象环生,左边是峭壁,右边是岷江,最难走的地方,我们只能把药箱顶在头上,贴着峭壁慢慢摸索。一个队友脚下一滑差点掉下江去,可他的手还死死地抓住药箱。3个多小时里,我们手脚并用,艰难地往前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到映秀救人,救人!
到了映秀镇,眼前的惨象使我们震撼,邢口(音)中学坝子上躺满了伤员,有的头部流血,有的多处骨折,有的甚至奄奄一息,痛苦的呻吟此起彼伏,生命在呼唤,我们立即展开紧急救治,包扎、上石膏、做手术,经过大家连续作战,赢得救治的黄金时段。
一天,我们接到紧急通知,匆匆赶去映秀公司办公楼的废墟抢救幸存者于景华(音),他被困在坍塌的楼梯和横梁之间的狭小空间里已经150个小时,骨科专家费劲的钻进去,立刻惊呆了,那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双眼睛。六天六夜过去,于景华(音)的眼睛突然充满了求生的信号,他的双腿已经被大梁死死压住,要把他救出来只有一个办法截肢。杨医生爬出来尽快跟队员们商量,动作要快,失血要少,力求保全生命的手术方案。接着第二次趴在小于旁边,“医生,能不能不截腿,我还想走”。杨医生心里咯噔一下,他转移了话题,“小于你哪一年出生的”,“64年”,“我比你大一岁”。这个时候外面有人大喊:“余震了,杨医生快出来!”情况非常的危急,但杨医生没有动,他用力握着小于的手:“妹子,你是好样的,大哥向你学习,听大哥一句话,我们坚持这么久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才能走路,很疼吗?”于景华(音)说,“有些疼”,杨医生说:“别怕,大哥给你打麻药,你的亲人都在外面等着你呢!”于景华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杨医生半跪着,稳稳的拿起了手术刀,为了他的妹子今后能够顺利安装假肢,为了他的妹子今后还能站起来走路,他消毒、止血,切除坏体部位,在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进行着他最痛苦的手术,50分钟、60分钟、70分钟,于景华终于救出来,而耗尽体力的医生已经瘫坐在废墟上。这一刻我们不仅仅是医者和伤员的关系,而是患难与共的骨肉、同胞。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50多支广东医疗小分队先后开进地震灾区。我们眼中流着泪、心里流着血,全身心的救伤员。灾区群众看见我们总是说:“谢谢你们,太谢谢你们!”作为一名队员,我在为伤员换药打针的时候,常常因为他们的坚强热泪盈眶。最让人感动得是,虽然当地粮食极缺,老乡自己都不够吃,一位农民兄弟还是送来一桶热腾腾的稀饭,硬逼着我们吃完。多好的父老乡亲啊!
5月14号晚上,映秀暴雨倾盆,我们在紧张的救治中又接到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阿坝州救灾指挥部要求我们抽20名男医生,于18日凌晨进入灾情严重还没有医疗队的生命孤岛埂达乡(音)。连日来缺水缺粮、没日没夜,医疗队员已经精疲力尽,而从逃出来的老乡告诉我们,那条路至少要走三天三夜,余震不断、大块的巨石往下滚,你们现在去不得,又一次生死考验,又一次艰难抉择。队长廖新波最先报名,但是指挥部不同意,你得留守在队伍指挥。52岁的徐如祥(音)教授是副队长,他二话不说,担起了领队的重担。共产党员萧兴兵(音)主动请缨:“我去,我的孩子已经16岁了,他们的孩子还小!”风雨交加中,一个个队员报着名,有的还悄悄写下了遗书,于震华医生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我的决定,也许对不起你和我们的女儿,但是如果我不去,就更对不起我的良心。万一我回不来,你答应我,一定要好好过下去。女儿还小,你暂时别告诉她,就说爸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救人去了……那是一个悲壮的风雨夜,我们把唯一没有漏水的大帐篷让给即将出征的战友,其他人默默躺在湿漉漉的帐篷,彻夜难眠。
到了埂达(音),大家一大早就出发,走进17个村子,抢救伤员、搬运遗体,直到天黑了才回到山沟里的帐篷。十几天日夜奋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徐如祥(音)教授彻底累垮了,他高烧39度,一天拉十几次肚子,大家虽然拿着很多药,但是都给伤员用了。大家问他,当时为什么不给自己用一些药,徐教授说:“那么多伤员,谁又会想着把药留给自己啊!”简简单单一句话,大家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真情流露。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炎热、垃圾堆积,许多遇难者遗体等着安葬,大量动物腐烂发臭,大灾之后防大疫问题迫在眉睫。大家在废墟上处理、消毒,甚至在垃圾站挖厕所。佟志强(音)博士和队友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河滩地上挖了两道一米多深的沟,这样的厕所很实用,大家叫它“博士厕所”。一天防疫小分队到龙坝乡藏族同胞聚集的瓜素村进行救援,忙了整整一天,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下山时,发现全村的群众在绵绵细雨中等候在村口给他们送行,端着青稞酒,“感谢你们帮了我们,我们留不住你们,请你们多喝一口酒!”大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心里却在呼喊:“请放心,我们一定让你们健健康康的生活!”
这段经历让我们终生难忘,面对病魔和灾难,职责令我们必须如此。因为我们知道,在老百姓眼里我们就是生命的希望,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我们的名字叫“白衣战士”。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