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的很多网站上赫然挂出一条醒目的帖子:“国内第一个不捐款而被辞退的人竟然在青岛。”另外,据读者报料,青岛很多网站上竟流传着“四川出了个范跑跑,青岛出了个赵光光”。
记者对“不捐款”的“赵光光”以及辞退他的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更强烈地感受到在这次地震捐助活动中,社会表现出来的法制与道德的激烈交锋。
赵副校长未捐款被中豪学校高调辞退 6月2日,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内办公楼墙上贴着一张决定书,内容为赵坤明副校长在学校组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明确表示没有钱,拒绝捐款,在学校引起了很坏的影响,“学校校委会经过综合考虑,一致决定,正式辞退赵副校长”。落款处赫然盖着学校的公章。
接着,在“青岛新闻网”的“青青岛社区”里,楼主“花情物语”把这份决定书给挂了出来,题目是:“国内第一个因不捐款被辞退的人竟然在青岛”。直指青岛中豪学校的赵坤明副校长。
记者采访了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负责人马君校长。马校长称学校的工作人员共有20多人,捐款总额5000多元,而在全体员工中,只有该校的副校长赵某一人拒绝捐款。“这样做影响太坏了。”马校长表示。
记者了解到,赵副校长是去年10月份才到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工作的,从校长到同事都觉得他“很有才,能力比较强”。马校长说:“我和全体教师都觉得此人有才无德,没有爱心和责任感,不能胜任学校工作,学校校委会经过综合考评,对赵坤明作出了辞退的决定。”
赵副校长“我愿意以个人名义捐款” “我早已不是学校的员工了,何必在学校捐款?”赵坤明向记者诉苦,因为看不起马校长的为人,他近一个月来屡次找马校长辞职,但都没得到允许。“无奈,我就从6月初马校长出国时干脆不到学校了。”
“我从到中豪上班那天起,就没有跟校方签过正式的劳动合同,学校也没给我缴"三险一金",谈不上是学校的员工,更何况捐款?”赵坤明强调,自己早在青岛和淄博捐了1200元。
赵坤明表示,之所以不参与学校捐款,是因为对校长的很多做法不认同。“地震刚发生我就发动校长助理自发捐款,但是,被以忙碌为由拒绝了。后来,所有人都捐款时,学校才组织。”赵坤明说:“我愿意以个人名义捐款。”
据赵坤明透露,他将找劳动部门和法律部门,挽回自己的劳动保险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
抗震捐款的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辞退员工、员工维权是企事业单位经常碰到的事情,但本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豪学校假借捐款无德为由辞退员工,而员工认为”捐款自愿,不能强制“,矛盾由此产生、法制与道德的激烈交锋由此产生。
岂止是中豪的马校长和赵坤明,全国那么多的党政部门乃至企事业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员工,甚至姚明、刘德华、吴小莉、韩寒等文体明星,还有王石等企业富豪的捐助不也遭遇了一些是非恩怨的评论吗?
地震灾害让人沉重,捐助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同样令人沉重:
沉重之一:有些单位甚至城市把捐款当成了单位、城市之间财力、慈善度、知名度的竞争,很多单位、城市都在私下里较劲。有些企业把捐款当成树形象、做品牌、扩大知名度的良机,使捐款成了作秀。
沉重之二:有些单位,特别是商家,在捐款榜上标注“某某集团捐款多少多少”,其实,有很多是员工捐助的,造成了“花了员工的钱,扬了企业的名”。甚至有些单位实行强制捐款,反正三百五百的,国难当头,谁好意思不按照单位的要求捐助?
沉重之三:地震袭来,各地捐款成风,政府捐、企业捐是正常的,很多民间协会也赶紧给会员打电话、发邮件通知捐款,到底这些款项有没有进行监管和审计?是否到了灾民手里?
沉重之四:一些名人名企不管捐多捐少都在网上被网民炒得沸沸扬扬,口水铺天盖地淹向他们,形成了一个不受约束的“评判”。
捐款监管急需重视 各地政府、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的捐助很显然受到严格监管,但对于民间尤其是各类协会、企业的捐助特别是群众、职工捐助,政府将如何实行监管?这些都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以利于国家从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捐款的监管急需受到重视。
当然,捐助行为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行为,多少为度?对于一个乞丐,可能他捐助的105元是他的全部积蓄,对于一个富豪,可能捐助一千万元只是他财富的几百分之一。
关键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灾区做实事,而不是借机互相攻击谩骂。
不因捐多而扬名,不因捐少而自羞。处理好捐助的法制与道德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张庆申 孙安清